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目 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军与新兵

张心宜


  1941年10月的一天下午,天色昏沉,我和黄福林同志跟着新四军交通参谋张轩同志乘船离开上海,到解放区去。事前规定三人装成互不相识,以张参谋动向作为我俩行止目标。船离吴淞码头,经过敌人检查,通过伪化区,我们终于走进一个村落,穿过一些茅舍,在有草堆的场地上,看到肩挂驳壳枪或坐或立的战士,在一所瓦屋门口交谈。我们由战士们指引,走进门去,经过小天井,进了客堂。

  阳光只穿射客堂的前半间,隐约地看到张参谋向一个干部立正敬礼,指指我俩讲了几句话,同时递上一张纸条,估计是我俩的组织介绍信,他又转过身向我俩挥手点头后走了。此后有两位领导干部走过来和我俩握手,邀我们坐在方桌边的一张长板凳上。他们都着灰布军装,一位两眼炯炯有神,一位笑容可掬。简略寒暄后,他们问起上海的情况。黄福林同志汇报了上海市场、敌伪动态、职工状况、地下党斗争形势。其间,他们偶有插话纠正或追问,听得很认真,直至开饭了,才派人把组织科长王坚同志请来,并嘱咐我们跟他一起行动,一切听他安排。

  到了组织科,王科长向那里的干事们介绍了我俩的情况。当围坐一桌用午膳时,王科长问:“首长刚才对你们讲了些什么?”我们迷糊了,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就说:刚才接见你们的是谭震林师长兼政委和邓振询主任。我们听了既惊且喜。对于谭震林同志,我们早知他是卓越的党和红军领导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创建和发展东路抗日游击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他被任命为新四军第六师师长兼政委。而邓主任,据事后了解,他是长征的英雄,又是久经锻炼的群众组织者,一直在敌、伪、顽夹击的江南主持工作。当天下午,刚和我们见过一面的谭师长就来看望我们了。那时我俩正坐在组织科住宅前的打谷场上看文件,这是在上海看不到的。谭师长来了,他像是见老朋友一样,问我们休息好没有,并要我们在村庄里走走,看看战士们和农民们生活状况……他是那样的随和、诚挚,其亲切之情感人肺腑。

  傍晚,队伍出发了,村里的农民和孩子有的跟着,有的招手,流露了对人民子弟兵的留恋之情。夜幕在四野张开,漫长的队伍中,没有人讲话,没有人抽烟,天空星星在闪烁,路上前面人影幢幢,我们紧跟着部队行进,顺利地到达了新的宿营地,住进了已安排好的房子。通讯员忙着为我们烧洗脚水,借门板搭铺。这夜我们睡得很熟,一觉醒来,天色早白。早起的同志们正在学习,看到我们醒来,纷纷道辛苦。下午约三点钟辰光,谭师长派警卫员来叫我到他那里。到时,他正在读毛主席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我坐定,他就向我交代我和黄福林的任务是到军工厂工作。除简略介绍军工厂现状及任务外,他着重说明自力更生生产军火,对抗战胜利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对军事工作和胜利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他同时指着《改造我们的学习》这本书,问我读过没有?并不等我回答,又谆谆告诫我,要多读毛主席著作,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并鼓励我们安心工作,艰苦奋斗;指出抗战是一定会胜利的,时间也不会太久。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使我们得到鼓舞,树立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从童工到战士,他在战斗中成长。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