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因为昆明市一座公厕建在优质小学的旁边,为了让孩子上到好的学校,家长们争先恐后把户口落在这里,这个公厕的门牌号居然落了24个人的户口 落户公厕的笑话应早日终结 王清 |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昆明,全国各地都时有发生。据不久前《南方日报》报道,某市一位重点学校的老师发现,班上十几名新同学家的门牌号码竟然完全一样——都是学校附近一个公共厕所的号码;上海市某校在调查学生的居住地时发现,有好几个学生所报的家庭住址就是不远处的一所公厕。“我家住在厕所里”,是一则让人无法笑出来的笑话,期待这种令人心酸的冷幽默早一天终结。 教育的不平等性突出表现在教育投入的厚此薄彼和教育资源的苦乐不均上:一些重点学校、优质学校财源滚滚,拥有一流的校园环境、齐备的硬件设施以及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大量的一般学校、平民学校却捉襟见肘,校园设施简陋,教学水平平平。别说是在“望子成龙”心理影响下,就是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朴素愿望,任何家长也会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往重点学校。 只要所谓的重点学校存在一天,“我家住在厕所里”现象就不可避免。当然,在这种表象的背后,是民众对子女能够公平享受同等教育权利的期待和渴盼。把握教育的平等性,让所有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语境下,更有了紧迫性。把经费向非重点学校倾斜,通过合理调配使各个学校师资力量基本平衡,加大一般学校的硬件建设让他们尽快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并不是多大难事。这方面,安徽省铜陵市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他们多年前就取消了重点学校,或者说,所有的学校都是重点学校,全部学生都就近入学。在其他城市甚嚣尘上的“择校风”,在这里早就销声匿迹。铜陵能够做到,其他城市也不难做到。 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这从法律上、制度上对教育公平做出了刚性规定。刚性的规定,必须得到刚性落实。当有一天,一个城市里的所有学校,天空是一样的湛蓝,太阳是一样的鲜艳,校园是一样的美丽,老师是一样的可爱,孩子们的家,还会“住”在厕所里么? 光明日报 (王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