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目 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教育展上海站出现新动态——
学生留洋转向青睐非英语国家

马丹 蔡立弘


   前昨两天,2007中国国际(境外)教育展上海站出现了观众满棚的火爆场面。虽然今年各国留学费用有不同程度的看涨,但留学热不减反升,观众数较往年有大幅上升。参展的香港院校也纷纷透露今年起将扩大内地学生招生数,且数目有望翻倍。

  非英语国家受追捧

  白领张小姐昨天一进展览馆就直奔法国区,她告诉记者:“去英语国家读书的人太多,我就不去轧闹猛了。去法国读书,至少能把法语学好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德国、法国等展区前咨询的人特别多,有不少就是像张小姐这样转投非英语国家的观众。

  为吸引中国学生,不少非英语国家也纷纷推出各种留学项目和优惠政策。法国给留学生提供了多重奖学金机制,其中有法国大使馆国际交流部发放的、每年500多个名额的政府奖学金;法国教育部推出的专业奖学金等。为提高文凭的含金量,法国的高校无论是商业类还是工程技术类院校,都提供至少6个月时间的实习机会,一些专业甚至会延长到9个月或16个月。

  港校明年将扩大招生

  香港已在10月份推出了港校招生的新政:允许香港院校录取非本地本科生的招生比例从目前的10%增至20%,并设立10亿元的政府奖学金,吸引内地学生赴港求学。受新政鼓舞,展览上港校展位比往年更热,几家港校的招办负责人都透露,尽管各校实施细则未出台,但港校具有扩招内地生的计划。同时,不少港校也提前打起招生宣传战,为明年的扩招做准备。记者从香港理工大学的展位了解到,他们今年在内地招收了260名本科生,明年的计划数将上升至500名左右,几乎翻了一倍。

  澳高校推“通才教育”

  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门槛”较低的新兴留学大国也纷纷打出质量牌,提高本国文凭的含金量。在澳大利亚展区,墨尔本大学推出“墨尔本模式”,推行“通才教育”,打破原来各学院、科系、专业间的“条条框框”,将现有的96个专业本科课程,除个别专业外,全部并入文科、理科、商科、生物学、环境和音乐等6个大本科课程。但与中国大陆的通识教育有所区别,学生必须在完成头三年的课程后才能跨学科选修,而且,学生需要深入了解选修的课程内容。

  本报记者 马丹  实习生 蔡立弘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