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目 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减少“碳足迹” 办公“家里蹲”
——跨国公司掌门人新名词启迪节能环保新思路
薛慧卿


   本报记者 薛慧卿

     围绕政府责任、企业作用和社会参与3个专题,参加第19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跨国公司掌门人昨天畅所欲言,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提供真知灼见。记者从与会成员口中的一个个新名词里,发现了不少节能环保的新思路。

  “碳足迹”

  百事国际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白怀民表示,如今世界环保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减少“碳足迹”,应该鼓励人们实行节约的生活方式,减少“碳足迹”。

  所谓“碳足迹”,指的是某个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气排放量。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们的购买力越来越大,“碳足迹”也随之增加。中国削减“碳足迹”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各级教育部门,引导儿童和年轻人学会消费对环境无害的产品。                 (下转A4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