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与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人生报道·逝水年华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景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上海地产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房产商价外加价多赚了400万
物价部门提醒房产消费谨防陷阱
王欣


  本报讯 (记者 王欣)房地产开发和交易流程复杂,专业性强,许多消费者很容易掉入开发商、销售商和中介机构设置的各类陷阱中。市物价检查所日前公布了一批价格违法典型案件,提醒市民谨防房产消费中的4类陷阱。

  陷阱一

  超标准收取租赁中介费

  按照有关规定,租赁中介经纪服务收费执行政府指导价,收费最高标准为1个月租金的70%。某房产中介机构却违反规定,分别按月租金标准的35%和100%向承租方和出租方收费,总计收取了135%的中介经纪服务费,大大超出政府指导价最高标准的规定。

  陷阱二

  房产开发商价外加价

  按照相关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在价外另行收取已计入开发成本的价格或费用。某房产开发商在施工图纸上标明房屋设计包括煤气表具,煤气表具费用已计入开发成本,是房屋总价的一部分,但售房合同中又在房屋总价之外加收每户500元的煤气表具费用。经查实,该开发商通过此种方式多收价款400万余元。价格监督检查机构责令其向消费者退还多收价款,目前已清退300万余元。

  陷阱三

  房产开发商价格欺诈

  某房产开发商在报纸上发布广告,标明了某楼盘20套商品房的销售原单价和促销价。根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价格,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但经价格监督检查机构查实,这20套商品房从未按所刊登的原单价成交过,即在广告中标示的“原单价”、“原总价”是虚假的,属于《价格法》所不允许的经营者“利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交易”的不正当价格行为。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已依法责令改正并加处罚款。

  陷阱四

  售房明码标价不规范

  某房产销售商在房屋销售价目表上只标明了室号、建筑面积、总价和单价四项,而未按照规定标明套内面积、公用分摊建筑面积、计价单位和价格有效时段。部分房产中介机构公示的收费价目表不够规范,有的甚至张贴着过期的收费标准。对此,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已责令改正并依法处理。  评论 07103010602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