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的一道风景 朱留家 |
八月的吐鲁番,骄阳似火。但在葡萄沟,却有一片清凉。十多年后重来,看到了又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人文景观,坐落在葡萄沟中的“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很巧,王洛宾的儿子王海成在艺术馆中为读者购书签名,馆中售书即为王海成先生所著《我的父亲王洛宾》。看了馆中展品,购了书和王洛宾作品专碟,又与王海成先生进行了交谈,真是此行意外的收获。 听音乐是我的最大爱好。王洛宾先生的几首经典,乃天籁之音。他创作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已被法国巴黎音乐学院作为东方音乐教材,并成为罗伯逊、多明戈、卡雷拉斯等外国歌唱家作华语演唱的保留节目,此歌和王洛宾先生改编的《半个月亮爬上来》已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读王洛宾使我收获良多。自古雄才多磨难,被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其实是地道的北京人,北师大音乐系的高材生,他有风华的青年、磨难的中年和辉煌的老年。他坐过两次牢,一次是解放前,一次是解放后。他穿过五次军装,一次是在旧军队,四次是在八路军和解放军。但他始终是一个文化人、一个音乐家。 他执着。他说自己是个传歌人。音乐是他的追求,作歌是他的生命。为了作歌,他只顾外出采风,使得他的第一任妻子,同是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同仁的络珊离他而去。为了作歌,他住在电影院放映室旁边的阁楼里,用棉球塞住耳朵为乌鲁木齐文工团编剧谱曲。晚年,为了争取创作时间,甚至给手表上弦都利用上厕所路上的时间。他一生创作改编了一千多首歌曲,他的歌被一代一代传唱。 他率真。率真得只懂歌不懂生活。军区领导因他得了金唱片奖请他全家吃饭,他会忍不住当着主人的面说“要这么多钱呀?这可能要几个农民挣一年”。当年因为学生受辱执意为之写控告材料而被迫害,带来了牢狱之灾。连他自己也说,这一辈子都是因为生性太率直而吃了亏。 他乐观。早年在兰州国民党的监狱里,他住的牢房只有1.5米长、1.5米宽,睡觉只能像只虾,还要被当作共产党要犯遭受严刑拷打。他却用牙膏皮作笔,用“归降书”当纸,写了30多首歌,甚至还有一首“摇篮曲”。在上世纪60年代蒙冤住监时,他作了更多的歌,其中有《共产党宣言大合唱》。 他宽容。平反后,王洛宾先生一直不愿说出当年以“莫须有”罪名把他送到监狱的人是谁,直到临终,在儿子的追问下才说出真相,不过一再叮嘱儿子:走了的人已经走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着,宽容他们吧。 这就是音乐家王洛宾。 无论古今中外,但凡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往往是一方面的专才或天才,又往往不懂社会,不懂生活,更不懂人际关系,所以往往吃苦、吃亏,甚至毁灭。王洛宾是其中的典型。其实,无论在什么社会、什么年代,都应该对这些人多一点宽容,并且应该多一些关爱。因为他们是人类的瑰宝,是可能为人们带来进步、幸福和欢乐的精灵。 我已给王海成先生提了一条建议,建议他推动拍一部王洛宾先生的电视连续剧,既是故事片,又是传记片、情景剧、音乐剧。对王洛宾先生的一生不必加工,如实道来,平铺直叙,什么也不必回避,包括他解放前后的两次入狱、五次参军,还包括他与台湾作家三毛的一段往来。尤其重要的是剧中要把王洛宾先生的经典作品都唱出来。他的传奇经历、坎坷人生、鲜明的人格、艺术家的风骨和传世之作一定会深深地感染人、陶冶人。 我乐观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