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鱼不是鱼 陈钰鹏 |
一个老外问我:“是鱼不是鱼,是鱼不能吃。你知道是什么吗?”“是衣鱼。”不是我聪明,是因为以前有另一个老外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 衣鱼是专门破坏书画、文件、衣物的害虫,和蟑螂、蚊子等一样,是人们家里“不受欢迎的二房客”。衣鱼又名蠹鱼、白鱼、壁鱼、书虫,属昆虫纲,缨尾目,衣鱼科,我国古称“蟫”。《尔雅·释虫》:“蟫,白鱼。”《尔雅翼·释虫一》:“始则黄色,既老则身有粉,视之如银,故名白鱼。荆楚之俗,七月曝经书及衣裳,以为卷轴久则有白鱼。” 衣鱼是一种原始的无翅昆虫,长得很像鱼,身体细而扁,只有8至10毫米长,长有银灰色细鳞,头部有一对丝状触角,腹端有两条尾须和一条中尾丝,欧洲人管它们叫“银鱼”或“小银鱼”。说它“原始”,因为早在3亿年以前,衣鱼已经出现在地球上;到了3亿年后的今天,无论从外形和结构上讲,衣鱼没有太多的进化;可以这么说,现在的衣鱼是远古衣鱼的“活化石”。 衣鱼嗜好淀粉和含糖的食物(所以在国外有个别名叫“糖客”),如胶水中的葡聚糖、糨糊、装订好的书籍、食糖、毛发等;尽管如此,衣鱼也会饥不择食,有时会吃人造纤维、其他昆虫的尸体,甚至连自己蜕下的皮也吃。如果条件恶劣,衣鱼可以挨饿几个月而安然无恙。 在我国,破坏书画的叫西洋衣鱼,啮食衣物的叫敏栉衣鱼,出现在厨房里的叫小灶衣鱼。 衣鱼性喜温暖潮湿,如果温度在25-30摄氏度、相对湿度在80%-90%,那么,抹过糨糊的书籍、裱过的字画、糊过的纸盒、毛料服装、壁缝、地砖缝等都可成为衣鱼的觅食和栖息地。 记得很清楚,小时候与邻居的小朋友玩过一种游戏,我们俩拿了一本很旧的线装插图书,每人翻一次书,看谁翻到的地方人物多,谁就赢,输者给赢者一张香烟牌子。有一次翻到一处,那一页被蛀虫(衣鱼)蛀了一圈,这一圈的形状似蝴蝶,我们俩看呆了。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有答案了:可能有人用胶水或糨糊在那一页上画过一个蝴蝶轮廓。 衣鱼怕光,晚上才出来行动,一遇光亮便迅速逃走,很难抓住它,因为其腹端的中尾丝像天线一样灵敏。 对付衣鱼,通常只要保持室内干燥通风,用无机材料将有缝的地方封住便能收到效果。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撒上硼砂和砂糖的混合物、将石膏粉撒在湿布上放于衣橱或书橱近处。有一个巧妙的办法:取一枚土豆,在土豆上挖一个洞,挖下的碎土豆可留在洞里,晚上衣鱼便会钻进去,第二天清早可将土豆、衣鱼一锅端。此外,蜘蛛是衣鱼的天敌。国外把衣鱼当作测量室内空气清洁度的活仪器,因为衣鱼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倘若室内装饰材料中散发有害气体,那么衣鱼是无法生存的。 衣鱼的唯一好处是可以入药,制成中药“白鱼散”可治小儿疾病、可利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