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无处不在,事事皆可节约,可建设节约型社会一个人能有多大作为?临退休的李晓群决定做件“大事”…… 他创办了一个“节约网” 郎秋红 |
李晓群,吉林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在即将退休的年龄,倾其所有,开办了一家公益性质的网站。 “眼下,浪费问题太严重了,希望全社会重视。”李晓群说。在百度网上,搜索关键字“节约”,随即跳出来的是李晓群“节约网”。 浪费在我国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李晓群,国内研究浪费和节约问题的专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李晓群曾对企业浪费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浪费问题,我清楚我国的浪费现象有多严重。”李晓群说。浪费在我国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从家庭到社会,从生产到生活,普遍存在。 在网站租用的办公室里,李晓群一抬眼,看到了新换的管灯。“这个灯明显吊高了,影响光源散发,这就是浪费!”李晓群告诉记者。 在李晓群的眼里,浪费无处不在,事事皆可节约。究竟怎样做才能把研究成果和节约理念传达出去呢?2005年,李晓群萌生了创办网站的念头。 刘南白,李晓群的夫人,是一所大学的副教授,2004年正式退休。 当时,李晓群提出要办一个节约网站,刘南白吓了一跳!因为,她对网络的了解要比李晓群多一些。刘南白认为,网络是“朝阳产业”,应由年轻人来经营,像张朝阳、丁磊…… 但是,李晓群是她的丈夫,丈夫要做的事情,夫人只能支持。 李晓群进行了3个月的网络“恶补”。2005年8月,节约网正式开通。经过两年多努力,节约网目前已经开设了20多个一级栏目,其中节约要闻、节约之路、浪费之罪、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产品库、节约论坛、国际和华人华侨等栏目各有特点。 节约网通过建立网上“节约仓储超市”,已经免费“仓储”节约型产品和创意上万件,与此同时,培养了一批铁杆“粉丝”,经常在论坛上研讨节能体会,并贡献节能窍门。 据中国排名网统计,在全国130万个网站中,节约网的最佳排名为822名,日常排名在1000名~2000名之间,日点击量超过5000人次。点击WWW.JIEYUE.NET,你看到的最醒目标题是“让节约走进千家万户”“建设人人受益的节约网”,这可以说是节约网的宗旨。 “我无意间发现了一种比挣钱更有意义的事” 目前,节约网有专兼职工作人员20多人,其中一半是李晓群的同事,即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同志,在网站兼职工作;主力是一些生机勃勃的年轻人。李晓群有些歉疚地说,给他们的报酬很少。 刘南白的助手王亚杰,原来是做市场营销的,有不错的经济收入。加入节约网后,王亚杰经济收入陡然下降。对此,亲戚朋友都感到难以理解,他却在坚持。 王亚杰的工作是做节约产品收集,眼下,他已收集了近7000种节能产品。王亚杰说,由于节能产品特殊,而眼下信息不透明、渠道不畅通,出现了“产品找市场,市场找产品,二者衔接不上”的被动局面。他本人的工作,就是要搭建一个免费展示平台,供企业和消费者展示和选择。王亚杰告诉记者:“我无意间发现了一种比挣钱更有意义的事。”如今,在节约网工作的人,节约成癖。比如,到饭店吃饭,有时会到后厨“指导”一番,哪里改造一下更省电,怎么操作更省煤气…… 节约网还改变了李晓群、刘南白夫妇的生活。他们本来可以过一种比较优裕的生活。双方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经济收入较高,李晓群还是一位理财专家,可以在股票市场一展身手。然而,节约网把他们的生活改变了。 现在,李晓群既没有时间帮助别人理财,也没有时间为自己炒股,他的全部心思都用在节约网站上。 刘南白退休前就想买一辆轿车,把这辆轿车装饰得漂漂亮亮,经常开车出去散心,现在轿车买不成了。 刘南白成了丈夫李晓群的“说客”,经常游说同学、朋友、亲戚和一些企业、机构,争取他们对节约网的投入。 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的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支持,节约网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新华每日电讯(郎秋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