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积木与造房子 叶齐茂 |
|
去年,我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买了一栋新房。这是一栋“工业化房子”——这栋房子几乎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工厂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半成品或成品,建筑商只是买来这些住宅构件和部品,按照设计图纸组装。 从地基说起。建筑商打地基的水泥是从专门从事搅拌水泥生意的公司买来的,铺上钢筋、下好螺栓,规定好时间,搅拌车就把水泥送来,现场浇筑。这样就不会出现标号不够、配比不当或偷工减料的问题。 建筑商买来加工好的木龙骨架或轻钢结构骨架,现场拼装房屋结构。木龙骨架所使用的木材是用原木经配比加工制造,看似不粗,但承载力大大超过原木,轻便且易于安装,还防腐防虫。由于结构轻便又能承重,整栋房子不一定需要承重墙。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木料长短粗细不一,各有各的功能,必须按图拼装。在这个意义上,它们已经超出了传统建筑材料的意义,而是一个独立的建筑部件,即一种“住宅部品”。 他们接着买来石膏板、保温板、防潮纸和压成木纹的塑料板或聚乙烯贴面做墙体。这些材料都是高度工业化的化工产品,很轻很薄,但是,有些标准产品在隔热和保暖上的效果已经超过传统的砖头,还节约了珍贵的黏土。 也有人使用黏土砖砌在外面,再用勾缝做装饰。即便使用砖头的住宅,砖头用于外墙的功能也主要是隔热和保暖,而非承重。室内完全没有砖墙,全部使用木龙骨架或轻钢结构骨架来支撑建筑和分隔室内空间,于是,室内布局的变化相当自由,如果使用砖头作为承重墙,室内布局的调整几乎不太可能;在这里,人在室内所接触到的全部是木质或化工纤维的墙体,都是中空的,所有管线设置其中,既安全又美观。 最后,他们买来各类成型窗框、窗户以及门框与门,直接安装。这些东西当然就是工业产品,铝合金或塑钢材质的。这样,住宅的土建工程也就大致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安装水电气。水电气设备及其管线也都是标准的工业产品,内装饰材料同样如此。 这就是所谓“工业化造房”,与我们搭积木造房子的原理一个样。 从建筑商提交给税务局有关这所住宅的折旧计划中可以看出,整个住宅价格的61.73%可以进入折旧,而38.27%属于劳务和土地价值,不能进入折旧。也就是说,建筑商用于购置住宅部品的花销占售价的60%以上,而在上世纪30年代,建筑商用于购置建筑材料的花销只占售价的30%左右,因为,建筑商要雇用建筑工匠现场加工除砖瓦和使用设施以外的所有住宅部品。 要真正实现“工业化造房”,还必须有标准化的建筑技术制度、政府建筑管理制度、建筑保险制度、住宅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作为保证,绝不是有了建筑部品生产厂家就可以实现住宅工业化。 在我国实现“工业化造房”,当务之急是完善“工业化造房”制度,特别是政府制度导向下的建筑保险制度和住宅金融制度,当然还要有法律基础。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在住宅工业化起步开始时的技术绝对不如我们今天,但他们有制度、市场,住宅工业化就展开了。 新民周刊 (叶齐茂) (更多新闻请看最新一期《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