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军旅谱战歌 黄 苇 |
五十二团是苏中主力团之一,1942年冬,我从军部鲁迅文艺工作团调到这个团工作时,感觉这个团的文化活动开展得很活跃。这里人人都唱歌,处处有歌声,老歌经常唱,新歌不间断。连队就是歌队,战士就是歌手,只要条件环境允许,部队总是见缝插针。分散唱、集中唱、行军唱、休息唱、出发唱、宿营唱、训练唱、战斗唱、个人唱,分班、排、连、营集体唱,全团都能集体唱几首比较长、难度较大的歌曲,如《勇敢队》、两部轮唱的《你是游击兵团》、三部轮唱的《保卫黄河》及《新四军军歌》等等,而且唱得整齐有力,音调准确。全团歌咏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以连队赛歌为主的班、排、连、营赛歌,形式多样有独唱、齐唱、轮唱、合唱、重唱、表演唱等等,每逢演唱大会还有演戏、扭秧歌、家乡小调演唱、端午龙舟演唱等等,这是因为每个连队配有文化教员,有一批文艺骨干,还经常进行评比。 六连副连长杨绍年同志,是上海参军的工人,性格豪爽,打仗勇猛灵活,喜欢唱歌,每次队伍集合,总要我指挥唱歌,还要“下命令”教新歌。1943年王家墩子烈士纪念塔落成后,他拍拍我的肩膀激动地说:“将来要让大家看到纪念碑上有我杨绍年的大名,唱我杨绍年打仗牺牲的新歌……阿拉死了也甘心了!”后来,杨绍年同志在1945年的一次战斗中光荣献身了。 我跟战士们一起在田埂小道上行军;任凭风吹雨打,忍饥挨饿。在水上划船不叫苦,不掉队,一曲《水上行军歌》就是一路行军一路哼唱中写出来的,反映了从黄昏出发到“大亮庄”时的情景和感受。当打了胜仗后,看到缴获的武器闪着光亮,俘虏兵脸上的沮丧,我站在敌堡上呼唤烈士英名和大家分享欢乐和悲伤后,一首《唱胜利》的歌曲由此产生了。《三垛伏击战》这首歌就是在如此震撼人心的情况下,化悲痛为力量,自然而深切地谱写成的。歌中唱道:“冲啊!哪怕它枪林弹雨向前冲!杀啊!要把它完全消灭才放松……”歌词是英雄慷慨赴死的誓言,音符是枪弹射击、冲锋步伐的节拍声,旋律是连队生活欢腾景象和战斗气势的波浪起伏,它们和谐地汇集在整首歌曲中。 《我们勇猛地跟进》歌唱的是大官庄战斗,歌颂陶祖全营长、叶诚忠副营长和英勇战士们。我在二营当文化干事时,陶祖全是二营政治教导员,他是上海参军的工人,文武双全,一个打得、跑得、饿得的独膀子硬汉的高大形象,是我到五十二团后接触最早、印象最深的一位营首长。副营长叶诚忠是老红军,曾经是阳澄湖畔36个伤病员中的排长,他是赵杰同志在一营当文化干事时向赵杰学文化的好学生,是全团猛打、猛冲、猛追的勇将。正副营长在大官庄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赵杰熬夜写出了《大官庄之歌》歌词,和我一起切磋、修改,又吸收了指战员们的一些意见,很快就谱写成乐曲,在二连和歌咏队试唱时,人人都掉下了眼泪。这首颂扬陶祖全、叶诚忠等烈士的战歌,唱出了全团指战员的心声,歌声也永远铭记在一分区人民的心上!至今在当地还竖立着烈士纪念碑,以祖全、诚忠命名了乡、小学和水电站! 日本侵略者来了,工厂关闭,我们参军打鬼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