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法治视窗
 第A10版:广 告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 广 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2007年1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产学院忆旧

马文苑


  1952年11月1日,“上海水产学院”正式定名,迁至上海市军工路334号。

  那时学校地处偏僻,周围没有什么高大建筑,如果你站在军工路平凉路口向北望去,除去两根工厂的烟囱外,能看到的最高建筑就是学校的水塔。当年校外最值得留恋的地方就是“白洋淀”,它位于国棉十九厂后面,正好在我们老校门前面,出了校门过“碎石子路”再过一座小木桥大约还有100米就到了。这里虽不是学校的范围,但很幽静,没有什么人,更没有汽车。特别是春天桃绿、鸟语花香的季节有很多同学在这儿温课或散步。1955年,当时市里给了学校一个条件不错的养殖场,也就是现在的杨浦公园,今天在杨浦公园正门东边有一幢爬满“长春藤”的上层楼房,这就是当年养殖场的办公楼。

  最初水产学院的办学条件并不很理想,“北教育大楼”、“南教育大楼”以及“养殖实验大楼”这三幢是当时仅有的教学用房。我们的合班课很多基本上都是在“小饭厅”上的。学校有一幢很漂亮的“办公楼”,位于现“食品学院”大楼处,还有一幢“简易铁皮圆顶房”,是图书资料室,位置在“养殖实验楼”南面空地上,其中“阅览室”很小,大约有十几个平方米,但天天开放,去看杂志看报的人也不少。由军工路老校门进来向北有一间很小的“小卖部”主要卖文化用品,别看它小,这是学生会自己办的,从“经理”到“伙计”都是学生自己担任,所以一上课“小卖部”就关门。从小卖部往北就是“小饭厅”,这里也是学生会“管辖”的地方,怎样让学生吃得好、吃得省、吃得开心,去安徽买牛肉、去太仓买猪肉,办得是热火朝天,在学生会竞选时“如何办好伙食”也成了必要条件。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学校在“小黄浦江”江边建有一“水上操场”,有一座木质码头、橄榄艇、木帆船以及一些小型木舢板等。我们每周有半天“操艇课”。在岸上沿着小黄浦江边往南走到“益民食品厂”也就是今天的“梅林厂”为止,这块地方是我们的“大操场”,其实“大操场”很小,跑道只有250米,10000米赛要跑40圈,但我们的第一次运动会就在这里举办的。初创时期的水产学院地方不大,全院最高建筑也不过二层楼,到1957年才向北发展盖了“图书馆”、“养殖大楼”、“加工大楼”,都是三层的,到1960年前后才盖了五层的“中心大楼”。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