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记者学校 严建平 |
应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之邀,遂有今秋德国行。短短10天,我们这个新闻代表团访问了30多个机构,可谓马不停蹄。其中有两所记者学校,引起我格外关注,因为这种培养记者的方式,很值得借鉴。 在柏林市区的一栋老公寓里,柏林记者学校的11位学生和几位兼职教师已在大教室等候我们。 校长首先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柏林记者学校是德国新教传媒学院的一个分校。德国新教传媒学院创建于1949年,是联邦德国最早培养记者和供记者进修的传媒学院。学院的创建者是一些经历过纳粹时期新闻强制性一体化的记者们,办学宗旨是促进新闻事业,提倡新闻工作者的刚直不阿,独立工作能力和责任性。1973年起,学院附属于德国新教新闻联合会,大部分经费由教会承担,1995年又在柏林成立了这所记者学校,从此开始了有系统的媒体教学工作。 座谈开始,一位女学生首先用中文致欢迎词,非常热情友好。然后开始相互提问。我所在的报社正在实施新闻岗位培训,所以比较关心他们的课程设置。师生们介绍说,他们的教学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内外交替,一年半学制的课程是这样安排的:第一年的头8个星期学习报纸新闻理论和编辑,接着是4周实习;然后是第二次学习报纸新闻理论和编辑,接着是一次较长时间的社会调查。以后分别安排广播、“在线新闻”(网络新闻)和电视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习。 学校特别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排版艺术、标题创意以及如何在不损坏原文风格的基础上润色文章。 学业结束时,没有毕业考试,作为毕业作品,每个学员写一篇较长的报道文章,然后授予毕业证书。这张证书并不代表学历,但可以替代两年的实习经历。在德国,要成为媒体的正式成员,一定要具备两年媒体实习经历。 临别时,校长送给我们一本历届毕业生作品选集,5届毕业生每届选两篇。每一届都有一个主题。如第一届学生于1996年到波兰考察,第二届到罗马尼亚,第三届到波罗的海东岸三国,第四届到匈牙利,第五届因经费问题没安排出国,因此学校出了一个范围较大的选题:“东欧人在柏林”。 德国的记者学校一般都有强大的机构来支持。譬如我们后来访问的汉堡记者学校,就是由三家大牌媒体支持的。学生不用交学费,每月还有750欧元生活费,所以生源充足。每届招15名学员,报名人数超过2500人。经三轮筛选,最后80人入围,然后再考三次,一次是知识考查,展示60张不同的图片,看图说事。然后是能力考试,随机安排采访活动,回来写报道,5个小时后交卷。最后是面试,三人一组,面对10个有经验的编辑提问,最后选出15个佼佼者入学。招收学员不看学历,唯才是举。不过大多数报考者具有大学甚至研究生学历。基础好,培训得法,所以学员的出路不成问题。汉堡记者学校的校长自豪地说:“在他们560名毕业生中,已产生了42名总编辑,近100名副总编辑和编辑部主任。” 重实践,重技能培训,特别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反复锤炼,这是记者学校胜过全日制大学新闻学院,受到德国新闻界普遍欢迎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