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也是一种幸福 郭舒权 |
|
近日,书法家朱亚东写了一幅长达二十多米的小草书长卷,其实,我并不感叹其作品之长,而是其书写的神定气闲、一气呵成的创作状态,从头至尾温文尔雅、简约凝练的书法风格,令我刮目相看。 回想起来,亚东和我,相识已有三十多年了。那时的他,有幸得到了高人朱卓鹏先生的指教,学习书法十分勤奋,写得一手好字。 亚东出名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人们的注意。记得1986年拍摄《孙中山与宋庆龄》《家春秋》等电视连续剧。剧中所涉的店招、匾额、楹联、中堂,乃至当铺告示、药店柜名、车站站牌、人力车夫号衣,各式字体,大者逾尺,小仅蝇头,所有场景书法之作,都出自亚东一人之手。电视剧播出后,亚东的书作立刻在同道中引起反响,并波及海外。日本建筑专家筱原康雄先生见了亚东的书法,心生欢喜,并积极推介,日本一些社会名流,都收藏其书法作品;1988年,亚东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个人书法展,反响热烈。社会贤达和书画名家多来观展,欣然题词,以示鼓励。 那时的亚东和我,相互之间走得颇勤,经常在一起交流书艺。后来,他下海经商。我们的交往也逐渐少了,只听说他搞过公司,开过厂,起起伏伏,搞得很吃力。尽管他在经商的浪潮中,游得精疲力竭,心力交瘁,但我想,这也许是一笔宝贵的阅历和财富,或能使他对人生的幸福和痛苦有了更深的认识,即所谓的“苦彻成珠”。 近年来,亚东已从商海中爬上岸,闲居在家,一心从事书法。于是,我们的来往又多了起来。 算起来,亚东已过“知天命”之年。其间,无论是从事书法艺术,还是下海经商,都为了追求所谓的幸福。然而,按池田大作的说法:“在考虑人的幸福时,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内心的丰饶。”如果只是从财产、地位和名誉这些外在的东西去追求幸福,内心就永远脱离不了“饥饿的泥沼”。现在的亚东对此的认识,恐怕比我们的理解要更深刻了。 “书,心画也。”当下的亚东,认为幸福就在自己心中,所以从向身外寻求转向了对内心的反省,并把书法作为修炼心性的载体,于是又一心皈依书法。他已经厌倦浮华,趋于淡静,甘于寂寞,专注于艺术的探求,从书法的角度来凝视人生。近来作品的内涵也丰饶了起来,这从他所书的宋人张舜民《村居》的作品中(见左上图),可窥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