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邀宠 吴元栋 |
旧时代的官场是名利场,也是争宠的角逐场。因为官员的头衔品级虽然名义是朝廷册封,实际还是上司或大僚的赏识推荐所致,所以那些官场中的人为了能巩固地位或今后的升迁,巴结“有力者”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与学问。在下者是搭关系寻靠山,百计邀宠;在上者是盘根错节,门生、故吏遍天下,从而形成一种紧密的人身依附关系。 说巴结争宠是一门学问,是因为它的“技术”并非常人所能掌握。在过去的笔记著作中,就有不少献媚邀宠的事迹,其中有的例子使人瞠目结舌,拍案叫绝,正应了“想象的总不如实际的来得丰富”的话。在此可聊举数则,以见其端。清代的《两般秋雨庵随笔》有“袈裟绣龙”条云: 高庙(即乾隆)南巡,净慈寺明中上人迎驾。上顾问时,偶以手拍其肩。因于紫衣肩上绣金龙一团,人咸非笑之,而不知其有所本。宋朱勔所衣锦袍,徽宗常以手抚之,遂绣御手于肩上。又尝与内宴,帝以手亲握其臂,因以黄帛缠之,与人揖,此臂竟不动。 净慈寺的明中上人虽为方外人士,实是官场人物也。因为皇帝曾经拍其肩膀,受宠若惊,遂在衣肩上绣金龙,结果被人们笑话。其实早在宋朝徽宗时,那个采办“花石纲”的朱勔,就已在锦袍上将皇帝的手碰过的地方绣了御手。他被皇上握过的手臂,似乎也得了“圣”气,特地缠上黄绸帛。与人作揖,此臂就凝然不动。这种貌似虔诚的肉麻举止,真可使人联想起当代曾经有过的故事。还有一例说是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的生祠遍天下。山东巡按李精白祝词云:“尧天巍荡,帝德难名。”将“巍”上面的“山”字特地移到“魏”字下,因为唯恐压住魏之脑袋。 而明代《谷山笔麈》的一则笔记,更堪称“拍马屁”的范例: 蔡京在位,其党有薛昂者,以京援引,得至执政。举家为京避讳,或误及之,辄加笞责,己尝误及,即自批其口。 大凡行为不近人情,多为狡谲机巧者,诸如绣金龙御手、改字与避讳之类,老实人想不出来,也做不出来。矫情之举,必有企图,为人避讳、将女儿献人,不都是为了邀宠或求官?此类人物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自然会丢掉“耻”字。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沉痛地说:“……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源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官场中人为了邀宠固位以至于此,难免为人鄙视,无怪乎民间有“偶有闲情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的话。功利之事固然也重要,但倘事涉人格上的问题,亦不能不应有所留意。否则,亭林先生所云的“国耻”,真不知伊于胡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