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 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8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天天搜楼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2007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炎培墨迹之来历

杨忠明


  一页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先生手书扇面,存放在沪上宝山路一间老房子中近六十个春秋,纸上锈迹斑斑,布满岁月留痕,但墨彩鲜亮依旧。上海书法教师冯建麟向笔者讲述了此件墨宝的主人、他父亲、民主建国会老会员冯执中先生在抗战时期的汉口与黄炎培先生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8·13”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日寇进攻南京,国民政府已迁往武汉。当年11月冯执中在汉口江汉路任新华银行武汉分行总务股长。某日,冯接到新华银行总经理王志莘一封来信说,有位老者来此暂住,一切由冯接待安排起居饮食,来人的其他事情不必多问。于是,银行的三层阁楼被布置成简单客房,老者来到,方知是当时的国民参政会议员黄炎培先生,他来此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王志莘是黄炎培的学生) 。于是,一些知名爱国人士络绎来访,小阁楼的灯火常常亮到下半夜才熄。

  1938年5月,日寇进攻武汉,武汉保卫战开始,不久,黄炎培离开汉口,临行前他拿出一包东西请冯妥善保管,并书赠此扇面给冯执中,诗曰:“罗浮仙蝶梦徘徊,庾岭阳光泄早梅。孤负南天好风景,此行不为看山来。百丈春虹卧不波,当年人未隔银河。却因万户推笼遍,想像从来市虎多。执中先生正,戊寅六月黄炎培”。此刻的黄炎培先生面对祖国大好河山被日寇野蛮侵略践踏,国人生灵涂炭,心情十分沉重,下笔苍劲含愤,墨色悲怆凝重,忧国忧民之情充溢于此页扇面之中。

  是岁十月,汉口沦陷,冯与四位银行同仁留守在租界内的满沙街办事处。不久,或许是有人告密,一天傍晚,突然有个汉奸带了一队日本兵持枪冲进银行强行搜查,到处乱翻,一个鬼子在库房的橱顶上发现一包东西,此物正是黄炎培寄存的。就在小鬼子的刺刀行将挑开这纸包的危急时刻,忽听得外间“轰隆”一声巨响,鬼子全都冲到外间,原来是冯的一位同事见事不妙,暗中顺手把一只大扁橱拉倒,压在一日本兵脚上,疼得那小子杀猪般的“哇哇”嚎叫。冯在里面赶紧用一包彩票施调包之计……后来才知道这包东西是当时事关抗日救亡活动的重要文件。

  1939年冯执中离开汉口调往上海。上海解放前夕,黄炎培特意请冯执中在饭店会面叙旧,席间又送了一副黄老自己新写的书法对联给冯执中,感谢他在汉口保护了那包重要文件和掩护、帮助了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可惜,那副黄炎培先生所写、有冯执中上款的对联在“文革”中被抄走,如今不知流落在何处?只剩下当年被“红卫兵”扔在火堆旁揉成一团的黄炎培墨迹扇页,被家人偷偷捡起收藏至今,作为冯家最珍贵的纪念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