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 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8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天天搜楼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A25版: 新民环球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果菜园的历史


  追根溯源,德国城市小果菜园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是富人休闲园林,二是工人运动。

  前者很好理解,当年有钱的人家置地建园,种花养草,修身养性。但是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兴起,很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工人。起初他们的生活条件很差,工会便出面同资本家和市政当局谈判,租赁一些土地供工人们种植蔬菜水果,这样既可以改善生活,又可以调节工作压力。

  后来,莱比锡一位名叫施雷贝尔的医生兼教育家发现,工人家庭的孩子体质普遍较差,原因在于无法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而且缺乏游乐空间。于是施雷贝尔倾其一生倡导“儿童果菜园”运动,目的就是要给孩子们创造绿色自然空间,不让他们的童年都被厂房和烟囱占据。他死后,为了纪念他,莱比锡在1864年建立了一个以为儿童争取果菜园天地为目的的园友协会。

  儿童果菜园运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城市小果菜园的发展。众多园友协会得到国家支持,获取了城市中废弃用地以及城乡结合部废置田地的管理权。他们把这些土地集中起来划分成块,然后租给工人和市民作为果菜园,每年收取低额租金和管理费。这样,最初只有富人才能享用的园林,便以简单实用的形式走进了普通市民的生活。因此,城市小果菜园在德国还有一个别称,叫“施雷贝尔果菜园”。

  欧洲很多国家都有小果菜园,早在1926年,各国小果菜园园友协会就成立了联合组织。至今参加这一组织的有比利时、丹麦、德国、芬兰、法国、英国、卢森堡、荷兰、挪威、奥地利、波兰、瑞典、瑞士、斯洛伐克和捷克等15国。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