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 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8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天天搜楼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2007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观念新技术带来表演形态的更新
艺术节大大拓展舞台新空间

朱光

  ■ 上海电子艺术节上的表演极具美感

   在封闭的剧场内,面对镜框式舞台,端坐于观众席中欣赏艺术的习惯,正在被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打破。艺术节开幕以来,样式丰富的艺术表演,领先国际的艺术理念,让剧场内外的观众欣喜不已。这说明,艺术节举办9年来,已进入了拓展舞台新空间的新时期。

  舞台“升”到高空

  剧场内的镜框式舞台,往往只有一个高出地面的平台供表演。但是,本届艺术节新增的电子艺术节以及西班牙现代文化板块中的广场景观剧《牛的传说》,则把表演空间延伸到高空,使舞台有了纵向升空的拓展。

  《牛的传说》在闵行体育馆广场上搭台。在常规的1米舞台之上,还竖起了一个由16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框架,总体高度近10米。加上平面舞台本身就存在的景深,形成三维立体的表演空间。虽然正方形钢架的背后有起到支撑作用的对角线钢管——同时也是演员攀登到上一层去的阶梯,但是,阶梯并非演员的唯一通道。钢管各处都可以挂上绳子,让演员自如地升降、攀登、腾跃……同时配合剧情施放焰火,令观众目不暇接。

  位于浦东世纪大道上的大型互动装置《火球》则通过虚拟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营造“空中舞台”。作品《火球》有一个半透明的“罩子”,内置燃点温度感应器。观众在透明罩子里可随意触发感应器“点火”。参与的观众越多,火焰就越旺,直至最后“喷射”到穹顶,成为“火球”,景象亦真亦幻。

  舞台“伸”到国外

  每年一度的艺术节节目交易会,正在把上海的舞台延伸到国外。近年来,每年都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演出经纪商参与艺术节,在让国内优秀节目“出口”到海外的同时,“中外合作”的节目也越来越多。

  上海话剧中心与新加坡戏剧盒联合制作的话剧《漂移》,是由中方编剧、新方导演,中新双方演员联袂演出的话剧,该剧将参加明年6月举行的新加坡国际艺术节。中法学生联合创作、以巴黎·上海双城为主题创作的120秒动画“接龙”作品,下月将赴法参加Les e-magician学生数字创作节。届时,20余名来自中国美院、传媒大学以及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将带着两国学生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创作的短片,踏上旅程,亮相法国。

  舞台“散”在申城

  一个月内上演55台中外剧目,102场演出,使市中心的大小剧院“连轴转”。中心城区外的其他场馆,甚至中心城区内的摩天大楼也成为演出舞台。

  闵行体育馆、国际体操中心、虹口足球场等户外体育场馆,已成为群文活动乃至景观剧的舞台。作为艺术节闭幕演出的景观剧《红楼梦》,将在虹口足球场内搭建一个大观园,让演员在屋顶上演戏,令观众十分期待。中心区域的街道、公园,乃至摩天大楼的外墙也成为表演、展示的天地。

  随着艺术节的日益成熟,中外艺术的交流日益频繁,上海正在成为引领国际艺术潮流、融会各个艺术门类的大舞台。 本报记者 朱光

  评论 071102110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