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技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 广 告
 第A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 · 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 · 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 ·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教导员汤江声

孙耀培


  1941年初,汤江声同志任五十三团一营(后改编到五十二团)教导员,我在这个营当战士、文书,后调营部当书记。

  9月,一天,晚饭后部队集合好准备移动,突然,听到有人喊我,说我母亲来了。我心头一怔,转身一望,教导员陪着我母亲正迎面而来。几个月不见,她的额上多了几道皱纹,她用那又喜又忧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说,自我离家之后,她日思夜想,胃病也犯了。6月份,她到过常熟,没找到部队,这次总算找到了。教导员问她,头一天住在哪里?她说就住在长江边西来镇的一家米店里。教导员明白了,那时候部队虽然天天变动宿营地,但还可以和上海通信,而且允许回信到我们所控制的某个镇上的某家店铺转。我母亲就是顺着这个线索摸到常熟和这里来的。

  晚上,教导员把我和母亲安排在营部旁边的一个小屋内住宿。母亲和我谈了大半夜,说了许多,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我和她一起回家。我经过了部队半年多的锻炼,已经是一个预备党员了,从道理上我完全懂得不能跟她走,我不愿意。但是,我却又摆脱不了与母亲的感情,经她说呀谈的,我动心了。

  第二天,我吞吞吐吐地向教导员提出了明知错误的要求,满以为他一定会狠狠地批评一顿,哪知他不但不责怪我,仍然与平时一样和蔼地问我:“你打算回上海后怎么办呢?”

  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涨红了脸说:“到了上海,我不是仍然可以搞革命工作吗?”

  教导员笑了:“是这样吗?你想得太简单了。要好好地考虑考虑啊!你离开了部队,离开了组织,那只会一事无成。”他耐心细致地开导我,要我记住入党誓言,从长远考虑问题。我听了教导员一席话,觉得很有道理,很快就有了转变。但是,到了晚上,经母亲再一谈,思想又有了反复。教导员在帮我,母亲在拖我,何去何从,我摇摆不定。

  后来,教导员提出了一个办法,他对我母亲说:“部队天天移动,你跟着走不方便,先回西来镇,过两天让耀培去镇上和你会面。”我母亲答应了。她一走,白天,是教导员和我谈话,晚上,还是教导员做我的思想工作。我的思想稳定下来,表示坚决不回上海了。到了第三天,教导员要我按约定去西来镇。我要求他派一个老同志和我一起去向母亲告别。教导员说,由我一个人去就可以了。    .

  我急步来到镇上,找着米店。母亲早在门口等候。她脸上露着笑容,拿出一件连夜赶制出来的小棉袄,替我穿在棉军衣的里面。她说:“跟着部队走了几天,看到你们生活得很好,上上下下像一家人一样。教导员昨天也来过了,还是他说得对,青年人应该走革命的路,听他的不会错。”

  不久,我预备期满,按时转正,并兼任了营部的党支部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在一次干部会上,提到了我母亲来部队这件事,说我经受了一次考验,特别表扬了汤教导员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的好作风。

  明起刊登一组《徐光启与上海》,责任编辑:贺小钢。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