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技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 广 告
 第A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 · 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 · 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 ·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种婚姻观

李大伟


  在上海的大街上,比如公共汽车站,随处可见这样的镜头:男的低下头,女的垫起脚,一揽入怀,唇齿相依,毫不顾忌。用过去的说法:“野得出!”这样的街景,在香港是绝对看不到的。在那里读大学的朋友儿子告诉我,香港女孩非常保守,谈恋爱是“慢热型”,她与你谈恋爱,就是准备嫁给你。

  上海女孩则开放得多,大学里谈朋友属于“热身赛”,相当于莲蓬头的“预热”,套用学术语言:体验经济。

  在香港,直觉告诉我,领子系扣在锁骨上的,是香港姑娘;领子敞开到锁骨下的,倒是上海姑娘。上海的夏天,女的比男的穿得少,裸的比遮的多。地铁里,那幅“裸装”广告,横于自动扶梯的抬头上方最醒目的位置,还露着双眼皮的肚脐眼。有人戏说,这叫“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美国最大的投资家巴菲特的警句,在内地非常流行:“只有潮落时你才知道谁一直在裸泳。”这幅“裸装”就是这句名言的图片展。在香港地铁里,这样的露装基本看不到。在上海,“性感”一词已经升华为褒义词了,说你性感,那是夸你魅力无限、风情万种。偶尔看上海电视,曾经非常清纯的女主持,现在的那身“敞开心扉”的装饰,充满了风尘感。比性感更堕落的词汇,现在成为某些女人有魅力的代名词。

  上海姑娘已经美国化,香港姑娘反而中国化。

  香港报纸,有八卦新闻,似乎没有婚介广告。上海则相反,报纸中缝里的婚介广告,连篇累牍,其中有个现象:女性多、离婚多。求偶的理由赤裸裸:“漂亮迷人独居急交密友”(抄自2007年9月21日某报)。更荒唐的还有“八分钟速配”相亲活动,而且是万人速配。八分钟?比阵头雨还迅速,那是选偶吗?上海有句爱情名言:“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旦拥有。”爱情升华为激情,就像自来火,一擦就燃,一燃就灭。上午领了结婚证,下午办离婚,这叫“白相性格”。

  香港金融比上海开放,上海女生比香港开放。

  “有两片瓦可以遮顶,有两餐饭可以果腹。”这是香港年轻女人的婚嫁标准。然后,小夫妻兢兢业业,先租房,工作久了,有些钱了,首付房款,然后每月按揭,一辈子“供房”,更多的人一辈子租房。香港女人将爱情还原为感情,感情没有爱情跌宕澎湃,但可以细水长流,永远泉水叮咚。

  上海的则不同,哪怕劳动人民的父母,也必须为儿女结婚准备好一套房子,最好有小区绿化的新公寓。这是上海的行情、父母的责任。朋友生了儿子悲喜交集:“咳,还要为他搏斗一套房子。”不知道是发嗲还是发吼。南京东路上的一家翡翠店,老板娘金太回香港的店里,香港青年店员羡慕地说,上海姑娘“靓”,并开玩笑地托老板娘在上海介绍女朋友。老板娘将他们一军:首先要准备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吓得店员咂舌头:“为什么?”香港女孩讲究“干得好”,上海女孩讲究“嫁得好”。

  香港女人嫁给男人,冠以夫姓,仿佛复姓:陈方安生,前面是夫姓,后面是本姓,称呼“陈太”,表明她的丈夫姓陈,娘家姓方。王太,翻译成上海话:伊就是姓王的老婆。但到了上海,太太的称呼不得了,老法家庭骂女人不勤快:“请侬来做太太?”言外之意,太太是“累了坐、困了躺”的享福人,干活差佣人,自己白相相。现在实惠的上海人教育女孩好好读书,争做所谓“新三好学生”:进个好大学,混个好圈子,寻个好老公。然后做太太。上海人羡慕做太太,不愿做老婆,老婆苦力的干活。白领嗲溜溜地自我介绍:我是陈先生的太太。说明“阿姐阿姐侬上去”了,脱离了吾伲劳动人民阶层了。如果伊在菜场边刮鱼鳞、马路上挥旗帜,你也称呼她太太,那是对着和尚骂秃子,当心“耳光来”。

  最后声明一句:我这里说的上海姑娘,虽然不是“极少数”,但也绝不是全部,读者明察。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