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那条长长的峡谷 黄阿忠 |
我走过的那条长长的峡谷,在甘肃陇南成县往西十三公里的天井山谷。当地的人叫它鱼窍峡,古称西狭。 去峡谷那天刚下过雨,西狭的天色因此格外清朗,空气也显得有点湿润。此地虽是西北,然一过齐寿山分水岭,其水系便属长江流域,故而水源甚盛,植被葱郁,颇得江南山水之韵味。雨后西狭积水更是充沛,一入峡谷,但见飞瀑悬于山体,涧水汩流谷底。于亭中观瀑,瀑水像是一匹白色的丝帛从山崖挂下,其声轰鸣犹如布机穿梭,其貌飞扬好比白龙起舞,其水珠溅散如雾似有七彩淡淡隐现。此中丝帛之色,机梭之声,七彩隐现之境,谓真自然矣。立栈道听水,涧水绕卵石涓涓而流,淅淅之声连绵如丝竹,稍有落差,水自上而下,水流汩汩趋疾,叮咚声响不绝如琴瑟。此中水流缓急产生悦耳之音,可谓真天籁矣。 一路观瀑听水,思想开去,以水而悟得,人生亦当如此,厚积而发,顺其自然,必得七彩之境,处事把持声、色,不失天趣,乃有丝竹、琴瑟之音。 沿峭壁筑起的栈道前行五里,有一泓清潭,相传潭中隐黄龙腾跃,因而被叫作“黄龙潭”。峡谷在黄龙潭拐了个弯,向南而去。黄龙潭直立的峭壁镌有“惠安西表”,以颂武都太守李翕整治峡谷之伟绩,因石刻靠积潭,俗称“黄龙碑”,随峡谷之名而曰《西狭颂》。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刻碑始,《西狭颂》至今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了。其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齐名,并称“汉三颂”,是驰名海内外的汉隶佳作。《西狭颂》是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摩崖碑文。西狭以摩崖石刻“惠安西表”而名颂天下,石刻则以居险峡,峻峭而得留存千年。石碑不仅记载了历史,同时又留下了那结体端庄大度、气势浑然天成,笔致稳健舒展,且刀痕清晰和天趣自得的大字,又同样记载了书法的演化。由此看来,《西狭颂》为历代书家推崇,不无道理。 我站在峡谷的拐角处往东看,十几个农民正在谷底的乱石堆中翻找,一会儿,他们背上的竹篓里装上了石块,排着队将石块堆摆到栈道旁,加固着悬崖旁的道路。我忽然想到,当年武都太守或许也是这样带领山民在谷底敲凿,然后背运着石块,走过这条长长的峡谷,慢慢地,慢慢地堆筑着栈道。也因此留下了让我们激动不已的《西狭颂》。如今,我正走过武都太守曾经铺筑的,而今又不断整治修理的栈道,看到了峡谷两旁的摩崖,看到了飞挂的瀑布,也看到了浑然大气的石刻。几千年来,山,看上去好像岿然不动,但地壳运动、山体变化,不变却是相对的;水,照样不断地流,由西向东,流动的永远是新的;字,我们今天还在摹写《西狭颂》,但回头看去,书法已走过了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