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心的边缘 姊妹花 南 妮 |
◆ 南 妮 “这些书可以让你小孩看的。” 我指着那些捆扎成一叠的儿童读物,对站在门口收废品的人说。 “我小孩?我小孩都读大学了!” 穿着小区蓝色物业工作服的那大个子说。 我惊讶地看着他,他看上去30多岁,最多也不会超过40岁,女儿已经读大学了? “大的那个考取了四川绵阳的大学,小的那个成绩比大的还好,明年考大学。”他笑嘻嘻地说。 “你有两个女儿?都能考上大学?” 我再一次瞪大眼睛。 “乡下人,还不是想生儿子嘛,生第二个还罚了一万五千块钱。现在想想,还是女儿好。大女儿说爸爸,我学的是平面设计专业,找工作是最好找的。小的那个说要超过姐姐。我对两姐妹说,父母只负责你们大学毕业,念研究生什么的是你们自己的事。”他平静地叙说着,微笑中带一点腼腆。 突然,一切都想起来了,往日看熟的细节,一瞬间织成了眼前辉煌的画面。 这一年四季穿蓝衣的大个子伴着他的拖车一年四季地站立在小区门口,上门收废品,和修自行车的人聊天,跟大门保安下棋,向进出认识的居民打招呼,永远都是笑眯眯的。再重的东西从楼上拎下去都似乎脚底生风。几块钱的找头,他一定郑重地找给你;而他自己,多是凑整数付你。有一次请他上楼收东西,亲戚示意应该拿自家的秤称东西,我马上摇摇手,用不到!这人的风度比我们还好! 噢,今日才知他这“蒙娜丽莎”微笑的核心秘密了。 他从江苏来,两女孩的妈妈我也见过,还很年轻的一个妇女,捆扎起东西像男人一样有力,只埋头干活,和蔼,淳朴。我知道江苏的读书风气是很厉害的,高考的分数线很高。“可不是么,大女儿只差一点点进了一本。” 努力地挣钱,不怕吃苦地挣钱,只为糊口与为两个女儿读大学,那是完全不一样的。美丽的前景展现在夫妇面前,他们简直可以在全上海人民面前高扬起骄傲的头颅。没有背景没有后门,靠的只是自己! 把我的感慨跟大个子说了,他说,可不是这样嘛,不是说有什么无息助学贷款,可当我们听说了,去申请,早没了,名额早给什么书记村长的小孩了。 好样的,这姊妹花!寒窗苦读,并蒂开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父母的命运。不认识她们,可是真想拍拍她们的肩,为她们喝彩。也有人没有上分数线照样可以上大学,可是对于她们却只有这一条路。这唯一的机会她们紧紧地抓住了。 “幸亏还有高考。”所有的草根阶层都发着这样的感慨。 还有一种公平埋伏在神秘里面,真的觉得上苍有着一双悲悯的慧眼。要不是这样,为什么有些样样俱备的公子哥就是读不好书,而有些家徒四壁的穷孩子却是成绩优秀。 那以后,每每看大个子神闲气定站在小区门口,露出蒙娜丽莎的微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用我已故的老外婆的话说,家有文曲星下凡。他家不是一个,而是有一双!住在小区里的人,哪个有他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