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儿子:打人不是好宝宝 |
|
问:儿子17个月大了,最近在小区和邻居小朋友一起玩时,却经常遭到“投诉”:儿子经常挥着小手打小朋友。我们知道他其实很喜欢小朋友,见到小朋友也会很兴奋,可能是兴奋过头不知道如何表达了,所以他就动手。为避免他成为其他小朋友躲之不及的人,我们经常提醒他:“见了小弟弟,要摸一摸,不能打的!”可前两天,他竟然开始打我了,而且一头撞在我怀里,撞得我下巴发麻。我一怒之下打了他,却为他这个坏毛病心急如焚。 妞妞妈妈:宝宝这么小就喜欢打人可不好哟。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自己的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就给她立规矩。当她出现打人、抓人的苗头时,就很严肃地告诉她:这样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宝宝,别的小朋友也不喜欢打人的宝宝。不要认为孩子还很小就不说,以为他不明白。我的经验就是要反复地讲,讲得越具体越好,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我发现有些大人看到自己的宝宝打人,尤其是打大人,不仅不制止,反而当成一件趣事讲给别人听:“哎哟,我家宝宝今天可真厉害,打了人家一巴掌。”一旁的宝宝看大人讲得眉飞色舞,就会认为这个是有趣的举动,难免经常打人了。 小杰妈妈:小杰小时候经常不知轻重地拍打人家,往往是好心表示善意,却因为出手太重让别的小朋友流泪叫痛。其实,宝宝2岁以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尤其是男孩子,说不清楚自己的想法、要求,别人没能领会,他急了,就打人。读幼儿园后,小杰每次打小朋友时,老师都会首先制止他的行动,然后鼓励他说出原因,比如:他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就打人,希望引起对方注意。这时,大人就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能不能一起玩?多数情况下,小朋友都会请他加入的。幼儿园老师教我们这一招很管用,毕竟孩子不是天生就做坏事的,需要大人不断提醒与指引。特别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可不要给宝宝当坏榜样,自己先不要打人。 莉莉妈妈:宝宝打人的原因有许多,比如妈妈要先考虑一下宝宝是不是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如果排除了这些原因,而宝宝还是喜欢打人、掐人,并看到对方痛苦却哈哈大笑时,必须首先口头警告“这样做可不是好孩子哦”。此外,宝宝反抗时,妈妈要学会控制情绪,用冷处理的方法来对付——把孩子关在他们的屋里,让他们自己平静下来。如果宝宝用头顶或者咬、打大人时,父母要抓紧他的手臂,看着他的眼睛说:“你会弄疼我的。”最后又要说到“对付”宝宝的法宝:奖惩制度,孩子做得好,便可得到奖励或某些特许;表现不好,就得不到这些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