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上海地产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 · 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当夜幕降临,短短300米的黄河路上就会聚集大量乞丐,有的孤军奋战,有的团队行动。整条马路从头到尾被围得满满当当,食客稍有停留就成了他们“死缠烂打”的对象
黄河路美食街陷入乞丐阵

祝玲


  樊小姐是黄河路上的一名老食客。如今,樊小姐对黄河路的认识又多了一层,“这里的乞丐实在太多了,多得让人寸步难移。”樊小姐说,前日她在黄河路某饭店招待几名外地来的朋友,刚走出饭店,就被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拦住去路。

  乞丐一手拿着饭碗一手伸向前,摆出乞讨的姿势,还不停地点头作谢。“有朋友掏出钱包,翻出几枚硬币递了过去。这一递不要紧,旁边的3名乞丐立即拥了过来,将我们团团围住。”樊小姐说,对方人多势众,那架势好像摆明了说:“如果不给钱,就休想离开。”双方纠缠了3分多钟,最终樊小姐一行人扬招了一辆出租车离开,才得以脱身。

  前晚10时许,记者刚走近黄河路,一对“夫妻档”乞讨族立即跟了过来。“来上海一个月了,工作没找到,钱也花光了,能不能给点钱买个馒头。”对于“夫妻档”的乞求,记者未作回应,仍埋头前行。

  就在记者以为成功躲开这对夫妻时,其中的女子突然追上来说:“姑娘行行好,如果没有钱,手上的东西也行。”女子指的是记者刚在外餐店里买的一桶外带全家桶。记者表示自己同样没有吃晚饭,女子却不甘示弱:“你可以给我们一半,你自己留一半。”最终,记者从包里掏出3枚硬币递给对方,女子这才离开。

  与这对“夫妻档”相隔不到2米处是一名50岁的中年男子,他的乞讨方式跟“夫妻档”不太一样,主要目标是有车一族。只要看到有机动车停下来,男子赶紧帮车主拉开车门,并用随身携带的手帕帮车主擦起车来。一些车主不耐烦,便会随手给些零钱打发他,男子则满足地离开。

  “每隔二三米就有一名乞丐,简直成了乞讨一条街。有的单枪匹马,有的团队作战,短短300米的马路被围得满满当当,稍有停留,就成了他们追逐的对象。”食客言语中透露着无奈。

  一些食客总结了黄河路上各种乞丐的招数:“兄弟档、夫妻档、残疾人、孤儿、失学少年……各种乞丐都有自己的招数,其中以兄弟档最难缠,他们大多是几名壮年男子一起,对食客进行围追堵截,这种行为最具威胁。”    新闻晚报 (祝玲)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