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前二十分钟,一座难求 ——中央宣讲团党的十七大精神报告会侧记 潘高峰 |
昨天下午2时40分,离中央宣讲团党的十七大精神报告会在沪首场报告开始还有20分钟,上海市委党校礼堂楼上楼下两层已基本座无虚席。因为并不对号入座,许多以为已经是提前赶来听讲的人发现,此时再想找一个座位,真的挺难。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虞云耀从北京飞赴上海,除了面向干部群众和大学生听众的两场报告会外,还将和上海的基层干部群众座谈。由于昨天是首场报告会,上海干部群众的热情出乎主办方的想象,超过2000人的阵容不但把礼堂坐满,礼堂外设立的电视转播分会场也是济济一堂,大家都把这场报告会视作一个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的宝贵机会。 坐在记者身边的是闸北区区委书记姚海同,身为十七大代表的他告诉记者,从北京回来后,他已经被请去作了4场报告,分别面向全区处以上干部、全区离退休干部、设备工业园区党组织和市北中学的学生。今天“报告人”也来听报告,姚海同表示,就是希望通过聆听当初参与起草十七大报告专家的分析讲述,加深对十七大精神和内涵的认识,“已经是年末,区委全会快要召开,区领导班子也在酝酿筹划明年的工作,加深对十七大报告的理解,可以使我们明年的工作更加紧密贴合十七大精神。” 在2个多小时的讲述中,虞云耀同志从十七大报告的主题、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于党的自身建设、关于党章的修改等6个方面,对十七大报告作了详细地解释分析。大礼堂内十分安静,除了主讲人的讲述,只闻一片沙沙落笔记录之声。记者观察发现,来听讲的干部群众们可谓“装备精良”,笔记本、录音机、录音笔应有尽有,许多人还带来了十七大报告单行本、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一边对照主讲人的讲述阅读原文,一边在相应的文字下记录下心得体会。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哈九如告诉记者,他对于虞云耀讲述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部分感触很深,“讲得的确很精彩,对许多我们以前听报告、读报告时没有领会到的细微之处,都作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其中分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法的改变,讲得非常具体,对于我们企业来说,认清这一点,更好地坚持科学发展,尤为重要。” 听完整场报告,礼堂外已是夜幕降临,但许多听众显得意犹未尽。市公安局政治处处长柳国青走出礼堂时告诉记者,此前他曾专门花时间学习了十七大报告,但今天的报告是一次及时的辅导,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将之前学习时一些还不是很清楚明白的问题说清了,讲透了,“尤其是对于十七大报告中今后具体任务的剖析,将促使我们目标更加明确、精神更加振奋地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本报记者 潘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