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西塘古镇 咸荣明 |
西塘古镇今非昔比,令人刮目相看,站在环秀桥上举目近望远眺,窈窕清清的小河伸向远方,河中的游船静静地荡漾,沿河的近千米廊棚下新开出不少画店、古董店,商业气氛渐浓,廊棚下几乎坐满席地而坐的美校学生正在练习写生,三五成群的游客拍照留念,酒肆茶楼红灯高挂,在不远处的明清大宅的沿河码头上正在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演着地方戏,观众人头济济隔河看戏,也有坐船看戏的悠然自在,匆匆一看活生生像一幅“清明上河图”。 离开人头济济的看戏观众,拐入西塘古镇幽静的窄弄小街,在那里静躺着数十家江南水乡典型的民宅大园、名人祖居、圣堂王庙。 走进一处私人民宅大园,名“醉园”。步入“醉园”大门便是江南典型的小型私家园林,园林内小桥流水、湖石假山、翠竹生妍、移步换景、玲珑秀气、景色醉人。园旁有回廊,转入回廊文人气、书卷气扑面而来。 沿回廊曲径通幽处便见又一个精致园林,只见古老的大花坛砖石间花草杂生,砖面青苔斑斑,在这古老的大花坛上有“醉园”主人亲自堆筑的“崇山峻岭”,崇山峻岭中湖塔相辉、横山竖岭,玲珑剔透。园林的尽处是高大古朴的民宅大厅,明代大宅砖木结构、粗犷厚实、高大明亮。厅中“艺香斋”匾额高挂,旁有明代木刻楹联,匾额下清式八仙台、茶几、圈椅、官帽椅排列。坐在清式椅子的小文物上,吸着厅内醇纯的古气,望着厅外满园古色,我被眼前的一切陶醉了、熏晕了,仿佛真的回到了明清时代,眼前隐隐地浮现身着明清服饰的文人骚客、才子佳人在此品茗饮酒、高歌咏诗、挥笔泼墨的情景。 我们醉醺醺地离开“醉园”。联想点缀在西塘古镇数十家明清时代的民宅大园、名人祖居、圣堂王庙,心想西塘古镇的旅游开发的大格调、大框框已定,文化旅游已成了西塘古镇发展的总趋势。 古镇的夜总是来得特别的早,古镇的夜总是特别的静,古镇的夜又有特别的诗情画意。站在西塘古镇的双桥上(鲁家桥、安境桥),在月光下的西塘古镇小桥流水、飞檐翘角清晰可见,廊棚下数十处酒肆茶楼的大红灯笼静静地亮着,把西塘古镇的夜打扮得古色古香,漫步千米廊棚耳边时时听到民宅内传出的评弹曲艺,在江南水乡孕育成长的评弹艺术在江南水乡显得更有魅力,它的曲调与江南水乡古镇融为一体,从而使古镇显得更静、更幽、更古、更有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