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广 告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上海地产
 第B35版:广告
 第B36版:上海地产
 第B38版:上海地产
 第B39版:上海地产
 第B40版:上海地产
 第T01版:上海地产
 第T02版:广告
 第T03版:广告
 第T04版:广告
    
2007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产富豪创富模式遭质疑
矛头直指土地批租制,认为地产商由此成为最大受益集团
周雪松


  中国经济时报 《福布斯》中文版最近发布的“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全榜单”和胡润版的百富榜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上榜富豪多是以房地产为主业或兼营房地产的富豪。这些富豪的创富模式遭到质疑。

  在财富数字迅猛增长的同时,地产富豪们手中掌握的土地正越来越多,掌握土地的增多反过来又推动其财富的迅猛增长,进而可以购买更多的土地。有业界人士将地产富豪或地产强势企业眼下争购土地的行动比喻为新一轮“圈地运动”。新“圈地运动”带来的一个人们如今共同看到的恶果,就是直接推动地价的飙升,在各大巨头的激烈竞争之下,一个个“地王”在全国各地频频浮出水面。

  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表示,实际上我国目前价格飞速上涨的是地产,而不是房产,房子本身没有大幅升值,是土地增值所致,在经济学上,这叫做“级差地租”。在他看来,一手房价格飞速上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地产商侵吞国有资产的过程。因为“级差地租”应归土地所有者。

  有媒体指出:“地产业盛产富豪并不是因为这个行当的人比其他行当的人聪明或者踏实肯干,而是基于中国地产行业的制度设计。”这种制度设计就是土地批租制,基于这种制度,地产商成为本轮财富大爆炸中最大的受益集团。 (周雪松)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