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富豪创富模式遭质疑 矛头直指土地批租制,认为地产商由此成为最大受益集团 周雪松 |
中国经济时报 《福布斯》中文版最近发布的“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全榜单”和胡润版的百富榜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上榜富豪多是以房地产为主业或兼营房地产的富豪。这些富豪的创富模式遭到质疑。 在财富数字迅猛增长的同时,地产富豪们手中掌握的土地正越来越多,掌握土地的增多反过来又推动其财富的迅猛增长,进而可以购买更多的土地。有业界人士将地产富豪或地产强势企业眼下争购土地的行动比喻为新一轮“圈地运动”。新“圈地运动”带来的一个人们如今共同看到的恶果,就是直接推动地价的飙升,在各大巨头的激烈竞争之下,一个个“地王”在全国各地频频浮出水面。 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表示,实际上我国目前价格飞速上涨的是地产,而不是房产,房子本身没有大幅升值,是土地增值所致,在经济学上,这叫做“级差地租”。在他看来,一手房价格飞速上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地产商侵吞国有资产的过程。因为“级差地租”应归土地所有者。 有媒体指出:“地产业盛产富豪并不是因为这个行当的人比其他行当的人聪明或者踏实肯干,而是基于中国地产行业的制度设计。”这种制度设计就是土地批租制,基于这种制度,地产商成为本轮财富大爆炸中最大的受益集团。 (周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