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在轰鸣重机枪声不断 ——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的一天 惠晓霜 |
在第8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新华社驻巴格达分社的年轻记者惠晓霜讲述了他和同事亢德喜平常的一天。 “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晨都以喧闹开始。大街上汽车喇叭声不断,夹杂着凄厉的警笛声。站在阳台上,直升机照例在天空中轰鸣。美军的‘黑鹰’还好,声音低沉,飞得离建筑物也远,不觉得烦。但保安公司的‘小鸟’就很讨厌了。这种直升机身小声尖,且仗着灵活性好常常在楼群间转悠,每次都是双机出动,像两只大苍蝇嗡嗡着来去。也曾想端起相机拍两张。但看着坐在机舱门口、戴着大墨镜、端着卡宾枪的大兵就打消了念头。这年头他也紧张我也紧张。谁知道他会不会走眼将我的相机看成是便携式导弹冲我来一梭子。” “砰砰砰……”一阵重机枪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接着又响了几次,夹杂着轻武器的枪声。可能是安全部队和武装人员在哪个区交上火了。路上的老百姓对此已充耳不闻,接着走自己的路,该快的快,该慢的慢。 打开电脑,与负责英文报道的贾迈勒和阿文报道的夏南讨论一下当天的工作。由于安全原因,我们从分社搬到了酒店办公,通过网络和电话与雇员联系。 午后美军新闻中心有个新闻发布会。 巴格达的安全局势近来虽然好转不少,但在外行车仍令人提心吊胆。很多车窗上贴了黑色遮阳网,因为外国人在这儿会成为绑匪或其他袭击者的目标。从饭店到新闻中心不远,但车多拥堵,我们的车堵在了伊朗驻伊拉克使馆门口。据前任说局势紧张的时候这里是爆炸热点,不禁手心出汗。 平安到达新闻中心外围。从大门到新闻中心有数百米的距离,要经过七八道检查,手机电池必须取下,因为手机有可能成为引爆炸弹的遥控器。 新闻发布会上,美军介绍了安全形势的最新进展。会后,我要走的那条路却被封了。保安人员耸耸肩,说他也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在无聊地站了1小时10分钟后,终于能够出去了。 车行驶在街道上,斜阳的余晖暖暖地洒下来。街边开门的店铺似乎多了起来。简陋的饭馆里吃饭的人也多了,熟人和朋友们热情地打招呼、拥抱、行贴面礼。恍惚间我有点感受到家乡县城那种平淡和谐的气氛。我在心里祈祷:但愿这种平和景象能在这里长驻。 新华社记者 惠晓霜 (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