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新都会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商界
 第A35版:新民环球 ·博览
 第A36版:新民环球 ·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8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9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数码娱乐
    
2007年1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夏50余万老人 将签赡养协议

邵海军


  新华社 宁夏回族自治区老龄办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区56.4万60岁以上老年人逐步与子女签订家庭养老协议。

  子女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协议”折射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盲区。

  签了协议不扯皮

  家住平罗县黄渠桥镇黄渠桥村的刘老太太和她的两个儿子签订了家庭赡养协议书。“协议”规定,两个儿子每月须支付老人100元生活费,轮流安排老人在家里住。刘老太太对记者说:“签了协议好,子女就不会互相扯皮了。”

  银川市金凤区老龄委2005年曾对辖区内老人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不少老年人生活状况差。

  “我们一直说‘百善孝为先’,但一些年轻人孝顺父母意识越来越淡薄。”金凤区老龄委副主任王雪梅讲述了自己亲历的一件事:她的继母是金凤区良田镇人,从良田镇到银川市区公交车票要两元,可这钱她的亲生儿女不愿意给。“这正是我们努力推行家庭赡养协议的原因。”王雪梅说。

  在家庭赡养协议书范本中,规定了赡养人应履行的义务,包括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清洁卫生的衣物和被褥,为老人提供粮食,并要求赡养人对老人态度和蔼,说话和气,照顾周到。赡养协议一式三份,由村委会、被赡养人和赡养人各持一份。

  传统道德观念淡化?

  中华民族一向以孝道著称。许宗信在基层农村工作了10多年,他说:“传统敬老爱老的观念在当今农村有所减弱。”平罗县黄渠桥村村民石海峰说:“父母把自己养大成人,赡养父母是一种责任。但这样天经地义之事有人做不到。”      (邵海军)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