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种“帽子戏法” 三木 |
三木 (国企技术总监) 上世纪80年代我参加工作,被分配在国家机关上班,刚开始很不习惯,因为我的姓前突然加上个“小”字——被叫成了“小王”。而在大学里,同学们可是叫我“老王”,要不就叫我某某大侠之类的外号,我有诸多外号。 当时也经常出差,但出差的对象不叫客户,而叫做上下级机关,或者是被调研的对象。我们去人家单位是不用拿名片的,同一系统,都是认识的,不在一个系统里,我们会开介绍信。 记不清从何时开始,处长开始印名片了,上面有办公室的地址和电话,有他的姓名和职务。再后来,我们这些办事员也需要印名片了。我的单位也从本来的国家机关演变成公司,是国企,而且是大型国企。经过了一系列的改制,现在我们的上级机关已经成为在美国、香港和A股市场三处上市的蓝筹公司,我所在的部门变成了分公司的某个部门,处长改称部门总经理。我也升职了,名片上的头衔是某某公司某区某部门技术总监。 “技术总监”,这只是“帽子”,“帽檐”上印的是我的学历,博士——这是我后来在职研修的,如果只是硕士,还真不好意思印在我们这个蓝筹公司的名片上。但同事中也有人印MBA学历或工硕士、法硕士学历的,至于本科学历,大概就没人献丑了。大公司的名片,职务倒都有一说一,翻不出什么花头。好在公司发展快,位子也不少。比如我刚工作时候的处室叫基建处,后来改为基建科技处。现在不了,现在一分为二,升格为两个部门,基建这部分改称基础建设发展部,搞科技业务的改称技术总监部。和我差不多资历的同事,眼下名片上都印着说得过去的职衔。 但有一点没有变,我们的老处长,他退休15年了,他来办公室或者我们去看他,却还叫他处长,他还叫我小王。而公司里新来的博士生,有些年纪不小了,也仍都被叫做小某,这和公司在美国上市、又是A股的蓝筹无关。 我想,名片也许只是一种帽子戏法。想当初,印名片还有级别规定,现在人人随便印,纸片满天飞,以至于相互认识的时候都要笑曰:来来,我们“名”(明)着“片”(骗)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