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人家
 第A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 · 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散失的徐光启墓志铭

宋浩杰


  2006年底,经复旦大学李天纲教授协助,找回了1641年意大利潘国光神父为徐光启葬礼写的一段拉丁文和1903年江南天主教纪念徐光启入教300年时写下的一段拉丁文。徐汇区文化局多方索证,确认后在今年国庆前夕镌刻在徐光启墓前十字架基座面南的两块汉白玉上。消息传出,引来了众多参观者,徐光启墓志铭的再现,引起社会各界的反响。

  徐光启墓是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受到严重破坏。2003年,徐汇区按照1903年的墓地原貌对徐光启墓进行了全面修复。但十字架基座面南两块汉白玉上的拉丁文字和徐光启墓前的中文碑文阙如。尽管当时花了大量精力,查遍各类图书馆和档案馆却都毫无结果,遗憾地留下空白。

  几年来,我们一直留心寻找汉白玉上的拉丁文字,李教授也一直记在心上。他或在网上搜索、或到藏书楼翻阅、或在图书馆查找,都没有结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与李教授谈到,请求国外的汉学家帮助寻找,因为那时徐家汇的史料,经常在国外刊物上发表,像徐光启这样在中西文化会通中起主要作用的著名人物,海外多有记载。

  去年,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主任钟鸣旦教授到上海访问,我和李教授陪同钟教授参观了徐光启墓地和徐光启纪念馆。临别时,李教授郑重委托他寻找相关史料。不久,钟教授的同事杜鼎克教授也来到上海。杜教授是研究中国明清历史的著名专家,对于喧闹的徐家汇还保存着一块明代胜迹非常兴奋,回国后和钟教授一起到处查找,终于在一本20世纪初出版的西班牙杂志上发现刊有拉丁文的徐光启墓志铭,在因特网上发给李教授,李教授如获至宝,迅即将此文传给我。今年2月,我和李教授等人持墓志铭拜访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同时还请教了澳门耶稣会的高照明神父进行咨询。高神父是法国人,经他们确认,我们手中的墓志铭就是徐光启墓前十字架上的拉丁文字。

  十字架左边上的拉丁文墓志铭大意是:献给中国伟大学者徐光启的;徐光启因为中国皇帝的注意和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国所有的显要人物中举世无双的人;整个耶稣会为了表示感谢和爱慕建立了这座纪念碑。右边的汉白玉上拉丁文字大意是:墓志铭是潘国光神父1641年奉献给徐光启的;1903年,为了纪念徐光启入教第300年,竖立了这座十字架;还有其他一些文字等等。

  近日,我们又将拉丁文墓志铭与2002年在光启公园勘探时发现的刻有拉丁文字的石碑进行对照,除残缺部分文字无法确认外,其余文字基本相同,从而也证明了这块石碑就是徐光启在1641年下葬时竖在墓前的墓碑。

  目前,还剩下最后的遗憾:1641年徐光启下葬时墓碑上的中文碑文还未找到,在此向全世界悬赏征集。

  明请读一篇《纪录片<徐光启>散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