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来信来论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聘·招生
 第B19版:求职·招聘·招生
 第B20版:求职·广告
 第B2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移民·留学
 第B27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0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31版:求职· 移民动态
 第B32版:求职·广告
第B02版: 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录片《徐光启》散记

李天纲


  台湾光启社出资100万元,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合作拍摄四集纪录片《徐光启》。2006年上海电视节,《徐光启》作为首映片播出。此后,在中央电视台放映,还远赴法国戛纳电视节参赛,获得好评。历史上最值得推崇的上海人——徐光启,再一次被推至全国,荐往世界。受投资人和创作者的邀请,我为《徐光启》撰写底本,并担任学术顾问。在此过程中,贡献不足挂齿,收获却不敢稍忘。

  《徐光启》剧组去意大利搜寻和徐光启、利玛窦相关的遗迹,我也随同前往。顾炎武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者奉为圭臬。把史书记载,和夹杂在尘嚣中的点滴古迹对应起来,校勘一番,真的其乐无穷。在罗马学院附属罗耀拉教堂的左侧,我们看到了红衣主教贝拉敏(Robert Bellarmine, 1542-1621)的石棺。贝拉敏,人称“黑衣教皇”,在宗教裁判所审理伽利略、哥白尼、布鲁诺案子的时候起了重要作用,后来还被封为圣徒。就是这位躺着的圣贝拉敏主教大人,生前给徐光启及江南教徒回过一封长信,答应多派学者前往明朝,还鼓励在欧洲传扬儒教,罗马耶稣会档案馆至今保存着这次往来的档案。

  马切拉塔市立图书馆,保存着少年利玛窦离家去罗马学习之前读过的图书。马切拉塔大学的明尼尼教授一一考证,他指出:一本十六世纪中叶的世界地图,后来成为明朝江南学者热烈追捧的《万国坤舆全图》;一本中世纪的心灵术教材,成为利玛窦炫耀自己“倒背如流”本领的《西国记法》。利玛窦的老师“克拉维乌斯”(拉丁文“钉子”的意思),是十六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明朝人称他“丁先生”。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有一幅画像:“丁先生”跪着,向座上的教宗献上他刚修订完成的《儒勒历》,就是徐光启借以修订《崇祯历书》的母本。“丁先生”校订的另一本权威教科书,就是利玛窦和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

  明朝万历年间,以徐光启和利玛窦为代表,中国和欧洲有过一次极其密切的文化交流。400年前,中国并不封闭,文化也有突破,“徐上海”和“利西泰”把中西文化作了初步的融合,为近代“西学”奠定了一个基础。一些抱紧“国粹”的学者,至今还不太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似乎一旦认定中西交流,“中国文化”的血统就会不纯。其实,“国粹不粹”,所有文化都是在交流中传承的,交流对文化发展有利,中国文化也不例外。

  徐光启以后,中国陡然多难,国人急切,有时不免糊涂。急切而糊涂,就会迁怒无辜。我们惊骇地发现:义和团的时候,北京大栅栏墓地的利玛窦尸骨被挖了出来。暴露多日之后,两段腿骨被人收集起来,送到了罗马,如今还藏在耶稣会档案馆里。这是以前人们很少知道的事实,利玛窦的尸骨居然已经西归。纪录片《徐光启》中首次披露了这段痛史,存史实,作史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西方人,都应该像徐光启、利玛窦那样中西携手,共赴共建,而不应心存芥蒂,互相猜疑。

  明请读一篇《徐光启“练兵”》。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