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玲珑葫芦瓶 俞家俊 |
|
小巧玲珑的葫芦瓶,人见人爱,百玩不厌。 记得,刚在福佑路古玩市场见到此葫芦瓶,瞬间就被其古朴的器形,深深地吸引。它宛如刚采摘下的一个葫芦,形象逼真,完全体现了古物所具有的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透过白釉的肥厚,粉彩的多姿,历史所赋予的沉重感,彰明较著。 葫芦瓶诞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然而,盛行于明清两代。古人借以葫芦是“福禄”的谐音,由此来表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常见所绘的“暗八仙”图案,其中葫芦(代表铁拐李)是乃救济众生之法器,遂成为受民间喜爱的传统器形。先辈,以宝葫芦瓶为一种寄托,所表达的是对理想化的追寻。 葫芦瓶的主画面,为一个典型的清朝的妇人。她,俊美的鹅蛋脸,一弯柳眉下双目脉脉含情,直鼻,唇如弯月朱点小口,羞涩中透出些许微笑,浓浓的黑发,上面打了一发髻。矾红釉色的上衣,镶嵌着绿色的滚边领子与绿色的两个滚边袖口,绿色、蓝色、淡湖绿三色的罗裙,显示了秀丽而华美的着装。两手腕均带有手镯,或者是金,或许是玉?分明提示是殷实人家的闺秀。 浓妆秀美,打扮入时,而且,姿态动感,而画面中未见农舍与院落,仅在路的右边,一丛嫩绿色的青草,横卧在妇人的身后。她要向我们诉说,是归家,还是省亲? 右手提着一个平底篮子,在篮子中央放置硕大之鱼一条,鲜活水灵,动感十足,仿佛随时随地会跃出鱼篮。靠左手的身后边,搁置了一个造型酷似鸡笼的罩,它用隐喻的手法,增添了诸多的想象空间,也许暗示一手提溜着一条鱼,尚在等候再拎一只鸡,也可能提示紧随其后的家人,将从鸡笼里,缚鸡后与她相携同行,更或许……平实的画面,仅通过数物,凸显出温馨欢快的意境。 映在妇人脸面的喜色,是表露内心对家庭幸福,和睦生活的满足。透过画面,它使人产生由衷的共鸣。耳边似悠然飘过《回娘家》的歌声,尽管人与物均有差异,但含意是那么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