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铸龟蛇星剑的“五两大布” 徐长林 |
| ||
|
中国历朝历代行用的古钱,极少用动物图形作纹饰。有专家从古代铸钱史上发现,仅有唐乾元重宝背飞鸟纹和明崇祯通宝背奔马纹两种。乾元重宝上的“祥云瑞雀”以祈吉祥,而崇祯通宝背奔马图寓意不明,被称为“跑马崇祯”,引发一些传说。 笔者藏有一枚面文纪值为“五两大布”、背龟蛇星剑的古钱(见图),径3cm,穿为广穿1.4cm,厚0.2cm;面文“五两大布”四字为古篆,“五”字起笔一横两头接缘,如一壮汉叉足双臂高举,举石托天;“两”字下半部左右两直接缘,如有顶有围之仓库包住其中像“元宝翘”的笔划,似喻仓廪、金库充实;“大”字像高大的士人,长衣长袖,迎面而立,十分潇洒;而“布”字,则像人抱物侧向前行……古风大雅,神韵毕现。 此币背面的图形更有趣,背穿上为张嘴欲起身的蛇,似在呼唤穿下伸头回首相应的龟,表现蛇向龟求爱的图景。我国汉代时,先民认为龟蛇配是长寿的,后世有的花钱(如太平通宝花钱)钱背就有龟蛇一起相配与穿下的图案,而此币的蛇在穿上、龟在穿下,二者似有“天地之恋”。此币背穿右为竖立的剑,似有护卫之意;穿左为七星高照,一星连穿、四星连廓,星空朗朗,以示天地清明祥和。此币,因其有纪值,似应属古时行用钱,与“用动物图形作行用钱纹饰的仅有两种”之说不合。此币值得关注。 我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皆有铸币,有的既有官铸,又有民铸;既有朝廷中央铸币,又有地方铸币;因此古钱币种类繁多,版别庞杂,难于穷尽;到目前为止,也只是有了一个大致轮廓,短期内无法全面、准确、详尽地反映其所有种类、所有版别及其全部历史、全部过程,还需不断发现、不断探索,此币值得研究,当然,对其断代难度更大一些。 关于古钱“大布”,我国古钱钱币史上曾有王莽时期“布货十品”中的“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值1000钱,面文“大布一千”;另一种“大布”是北周铸行过的“五行大布”,可折50枚五铢钱,皆属于虚价大钱。我国六朝以前钱文大都用篆书,王莽时期钱文是“悬针篆”(即垂针篆)为主;北周的布泉为“玉箸篆”,其“五行大布”钱、“永通万国”钱,为“铁线篆”。笔者所藏此枚“五两大布”,是“大布”的另一品,也属虚价大钱,“五两大布”四字为古篆,书体圆笔曲线如玉骨,流畅自然似流水,篆法奇绝,庄重流丽,虽有“悬针篆”的风韵,却更似北周的“玉箸篆”,尤其“布”字上部笔画造型,钱币上用得极少;再看此币,包浆绿衣红锈黑漆古,穿口流铜枣红锈,绿衣生根锈上附着部分土浸,难得一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