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来信来论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聘·招生
 第B19版:求职·招聘·招生
 第B20版:求职·广告
 第B2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移民·留学
 第B27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0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31版:求职· 移民动态
 第B32版:求职·广告
第B10版: 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盛丙云

杨君康


  提起现代竹刻名家,盛丙云是不该被遗忘的。

  盛丙云(1909-1968)原名松,又名秉筠,浙江嘉善陶庄人,1926年到上海从书画雕刻家张石园先生学习竹刻。

  张石园(1899-1959)武进人,擅长山水,作品工整森秀,笔力劲硬,书法深具功力,对金石也有研究,是名符其实的“清客”(指文人刻竹)。

  盛丙云外拙内秀,悟性特高,不长时间就掌握了竹刻秘诀。受张石园先生熏陶,对书画艺术亦逐渐入行。学成后就在张石园处刻扇骨、臂搁等谋生。

  1937年“8·13”,日寇进攻上海,盛丙云随逃难人群逃离上海,返回老家以刻竹镌木为生。然老家毕竟地窄,承揽刻件难以为继,1939年又去张石园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局势骤紧,他又只得返乡。

  在沪期间,通过张石园先生介绍,盛丙云结识了吴湖帆、江寒汀、唐云等国画大师,为他们刻红木、紫檀书画盒盖,他们亦为他在扇骨、臂搁上题词作画,让他镌刻。

  吴湖帆不愧为大家,见盛丙云虚心好学,就对他讲笔法与刀法的推进关系,并将家藏历代竹刻出示来印证说明,盛丙云就此技艺大长,所以他对吴湖帆亦以师长礼之。

  1956年盛丙云又去张石园处刻竹,仍请几位大师为他在竹上绘稿。有些作品拓片曾刊登于《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诸报副刊上。王世襄所著《竹刻鉴赏》收录了由江寒汀绘、盛丙云刻的《鸳鸯芙蓉》臂搁拓片,作品精致生动,情趣盎然,画得好是其一,但也得力于盛丙云高超的刻功。他完美地表达了江老的画意。

  盛丙云竹木雕刻俱佳,阴阳刻皆精。作品严谨、精到,稿子大部分是一流画家所绘,经他指灵刃巧一刻,艺术水平极高。

  1957年经师兄徐绍青介绍,他到苏州红木雕刻厂工作,后转入扇厂专事刻扇骨,1965年调入工艺美术研究所刻竹。

  盛丙云大半生生活在战乱动荡年代,生性胆小。出于对平安的祈求,在老家曾误入旁门左道,解放后这旁门左道被定为反动会道门,所以思想负担一直很重,1968年不堪“文革”重压而自尽,追随恩师吴湖帆去了。尽管造反派要将他“批倒批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文革”后期要展示所谓“成果”,仍将他的竹刻作品送省里展出。可见任何人也无法抹杀他的艺术成就。“四害”剪除,他也得到了平反昭雪。

  盛丙云的作品除私人收藏外,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一部分,一部分由文物商店收藏。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