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 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 · 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就业导航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西医结合治肛瘘

张卫刚


  肛瘘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具内口或外口者。内口为原发性,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外口是继发性的,在肛门周围皮肤上,常不止一个。肛瘘多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在我国占肛肠病发病人数的1.67%~3.6%,国外为8%~25%。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婴幼儿发病亦不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5~6∶1。

  肛瘘的特点是局部流脓、疼痛和瘙痒,病情虽不危及生命,但拖延失治或治之不当,任其流脓漏水,如此常年累月,必致气血津液耗损,影响身体健康、工作和学习。

  发病原因

  中医学认为,肛漏的产生是由于肛痈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疮口不合,日久成漏;亦有虚劳久嗽,肺、脾、肾亏损,邪乘于下,郁久肉腐成脓,溃后成漏。

  肛瘘与肛周脓肿分别属于肛周间隙化脓性感染的两个病理阶段,急性期为肛周脓肿,慢性期即为肛瘘。因此,肛瘘是肛周脓肿发展的一种结局。肛周脓肿成脓后,经肛周皮肤或肛管直肠粘膜破溃或切开排脓。脓液充分引流后,脓腔随之逐渐缩小,脓腔壁结缔组织增生,使脓腔缩窄,形成或直或弯的管道,即成肛瘘。

  症状表现

  ■ 流脓 局部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久不收口。一般初形成的肛瘘流脓较多,有粪臭味,色黄而稠;久之则脓水稀少,或时有时无,呈间歇性流脓;若过于疲劳,则脓水增多,有时可有粪便流出;若脓液已少而突然又增多,兼有肛门部疼痛者,常表示有急性感染或有新的支管形成。

  ■ 疼痛 当瘘管通畅时,一般不觉疼痛,而仅有局部坠胀感。若外口自行闭合,脓液积聚,可出现局部疼痛,或有寒热;若溃破后脓水流出,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但也可因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时疼痛加剧。

  ■ 瘙痒 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引起瘙痒,有时可伴发肛周湿疹。

  治疗办法

  (1)内治

  ■ 早期治疗 清热利湿。基本方:萆薢12克,黄柏9克,茯苓12克,泽泻9克,桃米仁各12克,丹皮9克,赤芍9克,银花15克,虎杖30克,炙甲片9克。

  ■ 晚期治疗 益气养阴,托里透毒。基本方:炙黄芪30克,党参30克,炒白术12克,白茯苓12克,淮山药30克,北沙参15克,天花粉15克,杭白芍30克,桃米仁各12克,皂角刺9克。

  ■ 结核性肛瘘治疗 益气养阴清热。基本方:青蒿9克,鳖甲12克,细生地30克,麦冬9克,制首乌30克,炙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炒白术12克,白茯苓12克,陈萸肉9克,知母9克,丹皮9克,丹参30克。

  ■ 抗痨药物 可适当配合异烟肼、利福平等药治疗。

  (2)手术疗法

  ■ 切开疗法 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以及高位肛瘘而其主管道通过肛管直肠环的病变部分已成纤维硬化者。

  ■ 切开挂线疗法 适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

  ■ 隧道法 适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

  总之,肛瘘是肛门部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科的危急重症,但只要诊断明确,措施得当,中西医结合治疗均能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无复发之忧,无肛门失禁之苦。望患者到正规专科医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或者引起并发症。

  张卫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柏氏肛肠科副主任医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