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 吴强 |
前些日子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韩,给我们开车的韩国司机长得酷似《狼毒花》中演主角的于荣光,精明干练,50座大客车开得又快又稳。奇怪的是,碰到红灯,明明右转弯,也没有红色箭头灯,他却迟迟不转过去,有时甚至要等到下一个绿灯亮起。 观察了几次发现,原来但凡有人走在人行道上,或者横马路上有直行车,“于荣光”是绝不会仗着车技,在人流和车流中闯出条路来的。说是“流”,有时只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太太,或者一辆开得犹犹豫豫的小汽车。 在首尔街头走多了,发现不光是“于荣光”,几乎所有汽车,转弯遇有行人,都会在横道线外停下,耐心待其通过。因此,路人过街都特别安心从容,不用担心有车争道。 回想在上海,行车争先恐后,唯恐慢了一步的情况比比皆是。大家都忙死了,谁有空等你啊。于是,明明是绿灯,走在横道线上,尤其老人与孩子,还是不踏实,感觉不安全。 不踏实、不安全的感觉不好。 代表团访问蔚山时,拜访了一位董事长,他的公司专门处理工业垃圾,每天300吨的能力,对口同样位于蔚山的其他大公司。垃圾运进来处理,要收费;处理过程中产生热能,还能卖给大公司使用,也收费。环保事业,利己利人。 董事长正在和中国某沿海城市谈合资建厂事宜,可考察后非常犹豫。他向我们道出了担心:不少中国企业没有规范、合法处理工业垃圾的习惯,往往一烧了之或者随意丢弃,要他们为处理垃圾付费,很难。他关注的是:中国在这方面的立法是否会更完善,从而保障投资者利益? 从韩国归来,真希望,不管是行路还是投资,都能更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环境,大概是最好的环境吧。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