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开发告别人工挖掘—— 地面遥控机械手臂地下作业 董纯蕾 |
本报讯 (记者 董纯蕾)机械手臂在地下13米的土层里,利落地开挖轨道交通7号线浦江站至耀华站区间的中央风井,一直挖到29米深;工程建设人员在黄浦江边的地面操作室里,同7块屏幕和2个操控杆打交道,遥控地下的一举一动。这一我国首例采用现代气压沉箱工法的工程,目前已获得成功,各项工程质量控制指标均表现优异。 其幕后“智囊”——由上海市建工集团基础公司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研发实施的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现代气压沉箱设计施工技术与设备研究”,昨天通过专家组验收。地下开挖从此告别人工时代。 申城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现代气压式沉箱,工作人员根本不用钻到地底下干活,只需指挥机械手臂就好工作;即使是在搬运和安装设备阶段,也有设计完备的专用生命保障通道,确保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 新版沉箱施工方法如此“聪明”“周到”和“自觉”,依仗着三大“法宝”:三维地貌显示系统,自动调节沉箱气压,分析空气成分,全息扫描并实时“报告”箱底土体地貌和挖掘机的精确深度,一旦遇不明物体会及时报警,可谓沉箱顺利下沉的“保护神”;无人化遥控式沉箱挖掘机,把工人从挖土工作中“解放”出来,机械手臂就是其“部下”;国际首创的无排气螺旋出土机,让箱底空气加压的同时不漏气,有效避免了坑底隆起和流沙管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