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专版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
——未成年犯管教所副管区长何全胜的故事
倪颖 郑裕利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这些失足少年,现在我已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了。”今年46岁的何全胜至今未婚,在昨天的采访中,他的这番话让记者感动不已。

  何全胜是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五管区的副管区长,主要负责新收未成年犯的教育管理工作。从警校教师转行的何全胜潜心教育改造工作,近2年来先后荣获监狱系统“首席个别教育能手”“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监狱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囚室中讲交友之道  

  在未管所中,相当一部分未成年犯是因交友不慎而犯罪的。针对这一特点,何全胜把《于丹论语心得》引入教学大纲,以传授交友之道。刚开始上课时,很多未成年犯认为朋友都是一样的,何全胜就打了个比方,告诉他们朋友是分层次的。“朋友就像竹笋,一般的朋友是外圈,最里面的才是最知心朋友。”一席说理加案例的分析,让这些“弟子”听得直点头。

  因性犯罪入狱的李好(化名)去年被假释,回归社会后,过去的“坏朋友”又来找他,而此时的小李多了份理性,主动与他们保持距离。后来,他还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朋友”,面对排斥他和帮助他的各种“朋友”,小李学会了区别对待。如今的李好已在汽车销售方面小有成就,最近,他回到未管所为大家现身说法,由衷地感谢何警官的教导。

  用日记交流感受   

  马军(化名)今年7月因盗窃入所,何全胜看出小马内心比较压抑,于是鼓励他用写日记的方式进行交流。从此,只要小马心里有什么想法,都会写进日记本里,第二天何全胜就会给予回复。3个多月来,2本日记本里写满了马军的所思所想,以及何警官的即时评语。

  有件事让马军难忘。8月13日,他打电话给远在宁夏的母亲,但没想到母亲的手机停机了。当天,他在日记中写道:“为什么没打通电话?家里一定出事了。”何全胜看到后,先抚平他的情绪,然后千方百计地帮助他寻找其他联系方式。经过何全胜的多次联系,母子俩终于通上了电话。

  昨天,马军对记者说,“何老师”平时就像父亲一样关心着他。小马指着日记本中的一页告诉记者,“这天是我生日,何老师给我送了贺卡,我很感动。”

  希望今后能帮人分忧 

  王南(化名),自幼被父母遗弃,16岁时因伤人致死被判有期徒刑。入所后,王南担心养父不再要他了,显得有些焦躁不安、无心改造。细心的何全胜了解到小王的心事,便鼓励他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悔过自新的决心告诉养父,还亲自提笔给其养父写信。寄出多封信之后,王南的养父终于来信了。

  由于从小接触了较多的阴暗面,王南对人缺乏信任感,何全胜就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他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冬天,何全胜从家里拿来热水瓶送给他。夏天,何全胜为他买来凉鞋。何全胜还经常买书给小王,引导他从书中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改变一些偏激的想法。

  王南在渐渐地转变,最近,他在给养父的信中写道,“何警官改变了我的许多想法,我现在特别希望出去以后,也能为他人分忧,为社会做点什么。”

  利用亲情合力改造未成年犯,是何全胜的“法宝”之一。这些年来,他与未成年犯家长的信件往来多达500余封,在未成年犯与家长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实习生 倪颖 记者 郑裕利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