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 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 告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5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楼市资讯
 第B21版:楼市资讯
 第B22版:楼市资讯
 第B23版:楼市资讯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29版:求职
 第B30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1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2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分天下有其二”

白子超


  泰伯篇载:“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孔子教《书》,简单地说就是教历史,其中既有对史实的阐述,又有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评论。然而,孔子的学生记录得不全,后来的整理者又编得混乱。此章前半部分是讲武王,重点在人才问题;“三分”以下是讲文王,重点在道德问题。应该分为两章,文王在前,武王在后。

  本文只说关于文王的部分。

  有的古本《论语》在“三分”前有“文王为西伯”句。周文王服事当时最强大的政权殷商王朝,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而关于周族的发展,西周和春秋早期史官们的作品说得更详细。所以,“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并不是孔子的创造性总结,而是在复述史书内容。

  那么,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是怎么回事呢?前述泰伯故事时提到,太王公亶父死,立幼子季历。季历即位后,大力开拓领土,取得很大成功。周的兴起使商王朝感到了威胁,结果季历终于被商王文丁杀死。季历死,其子昌即位,即周文王。当时,许多诸侯国反叛,不再听命于商王朝;而周虽然已经比较强盛,但文王是一位很有政治头脑的战略家,仍旧小心翼翼地服事商王朝。于是,商王朝比较信任周,后来商王纣册命文王为“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想利用周来征服和控制反叛的诸侯国。文王充分利用这一点,先是团结和征服西方一些诸侯国,后来又向东方发展,逐步控制了今陕西、山西、河南的重要地区。到文王晚年,周的实力已经十分强大,并且深得民心,不过“三分天下有其二”可能是夸大之辞。

  周文王有实力与商王朝分庭抗礼,但他一如既往,“以服事殷”,为什么?《左传·襄公四年》记载晋国大夫韩献子的话:“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唯知时也。”这个评论比孔子早几十年,认为文王“知时”,知道周取代殷的时机未到,“事纣”是一种战略决策。应该说,韩献子的看法是正确的,符合历史的逻辑。

  但是,孔子却没有从这一角度分析,他的评论是另一种样子:“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这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不好理解。商纣王极其残暴和荒淫,大失民心,周文王取而代之是顺理成章的事,为什么“以服事殷”反倒是“至德”呢?杨树达先生在《论语疏证》里有一说:“《论语》称至德者二,一赞泰伯,一赞文王,皆以其能让天下也。此孔子赞和平,非武力之义也。”此论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孔子其人。孔子可算是和平主义者、非暴力主义者,他有着大一统的国家观念,又有着安居乐业的社会观念,对实力很强却避免战乱和生灵涂炭的周文王自然颂扬不已。

  不过,愚以为孔子之所以仅仅从道德角度评论周文王,还在于借古喻今。春秋末期,周王朝只在名义上还存在,各诸侯国对它置若罔闻;天下四分五裂,战争不断,几个大诸侯国争霸称雄,四处侵略;许多诸侯国的卿大夫乃至家臣执掌政权,为所欲为;总之,礼崩乐坏一团糟。孔子对这种局面痛心疾首,趁评论历史之机,行抨击现实之实,暗讽活跃在政坛上的各类人物都是以下犯上的无德之人,一抒胸中块垒。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