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以与《圣型》 卢润祥 |
靳以故居客厅长窗外是座小园,一排灌木丛与鲜花散发出香气,笔者曾和章洁思女士在此一起研讨其父第一篇小说《圣型》。靳以的文字转眼间化成悲凉的阴影愁雾和伤怀的往昔:小说写在哈尔滨的一个北国寒夜,“我”在回到寓所时,救起了一位卧于野地的犹太女子,并安置睡于厨房。翌日,女子向“我”倾诉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原来,她因被丈夫抛弃、生活无着而流落街头;收留后的她为“我”操持起家务,但一月后,女子还是出走去继续她那早已习惯了的流浪生涯而不知所终。章说《圣型》是父亲成名作,他另外写过一序,说自己的这篇小说“写出了真情绪”,写作时,眼泪都流到稿笺上了。我说,我对它的篇名含义作过一番探究,但查了词典未得,又请教了语词专家的朋友,说这可能是一个上世纪30年代用过又消亡了的词,或可作“圣洁的样子”解。章女士说:用上这样一个褒义词大约正反映出父亲对女性特有的包容、博大、敦厚与尊重,对于女性,靳以会倾注更多的关怀,小说中写到,当有人对女子的某些行为(如酗酒)提出异议时,“我”并不以为然,相反却说:“她是我所尊敬的女子。”即可证。 笔者读了靳以其他的作品(如《人世百相》等),无不表现出黑暗的压抑和对改变底层小人物苦难命运的呼喊,他天生悲天悯人,大爱不分地位、贵贱身份;在他看来,“人”的神圣的平等权利与生俱来,所以,“圣型”的命名,也说明了靳以之作被誉为“平民小说”的特征和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