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虽变,发明激情依旧 包起帆 |
自从我被任命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后,背后就留下一连串的议论。有人说“抓斗大王”包起帆的人生从此将进入另一个里程;有人说包起帆今后肯定一心一意当官了,也有人说发明创造对包起帆来说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应该说,这些猜测和议论都很正常,因为发明创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苦思冥索,而一旦当上行政领导,就必须把大块的时间用于行政管理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我也在想,自己作为一线工人、一线技术人员时,可以着重个人发明,现在作为领导,应该可以带领团队去攻克更为困难的技术难题,研究出更为高端的发明创造。 事实证明,我的这个想法符合实际也能够实现。 随着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许多技术难题靠技术人员的单打独斗已经难以有所成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适时而动,组建了集团技术中心,同时根据基层公司不同的需求,组织300多名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建立了17个技术研究室。我责无旁贷地负责起技术中心的工作,我们技术中心针对生产一线暴露出来的难题,每年列出课题,加以攻关。上海港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港,就必须有科学管理和高端的技能来支撑。很快,我们把眼光瞄准在一个世界性的港口难题——起重机无法识别千变万化的集装箱卡车上,由于在堆场中无法逾越这个难题,目前国际上在这方面依然采用人工操作。于是我们着手集装箱无人堆场研究。 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经过不断的研究,我们灵感的火花闪烁起来,我们想到了用集装箱电子标签的做法,简单点说,其原理与超市里的计价器对货物识别的原理一样。按照这个思路,我和同事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攻关方案,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实验。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地成功!技术发明的路途更是充满荆棘。研制过程中困难不断出现,有时甚至面临绝境,但我们不气馁不放弃,研制人员常常通宵达旦,双眼熬得通红。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最终这个项目终于获得成功。数年来,我们在“港口集装箱智能化管理创新技术”、“集装箱电子标签装置”方面都取得了让世界港口行业瞩目的技术发明。这些创造发明对世界港口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04年5月,我们的“上海港集装箱智能化管理创新技术”等项目在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一举获得三枚金牌;2006年5月我们研发的“集装箱电子标签装置”等4个科研项目又在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四枚金牌,这在巴黎国际发明展百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值得我们自豪的是,当时在场的25位评委一致对我们投了赞成票。记得那天在宣布获奖的名单时,我的名字连续被报了4次,大厅里的掌声也连续响了4次。这是我包起帆的自豪,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的自豪,是上海的自豪,是中国的自豪!这些年来我个人以及与团队一起先后完成了1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获得41项国家专利,其中不少在国内、国际上获奖。 如果说,我个人早期的抓斗发明创造改变了我国港口木材、生铁、废钢等货物装卸工艺的落后状况,那么目前,我与团队一起发明的项目将最终使港口实现电脑控制“无人抓斗”来操作,实现港口装卸自动化、现代化。
明日请看《带动大家搞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