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涯 孙正平 |
孙正平是中国电视观众,尤其是体育节目观众最熟悉和喜爱的播音员、主持人之一。华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孙正平的自传《声涯》。在书中,作者用充满热情的笔调回顾了自己从事体育解说事业的风雨历程、酸甜苦辣,特别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央电视台之后,在历届奥运会开闭幕式及重大赛事中的轶闻趣事。本报今起节选连载。 1.他们叫我“孙开闭” 已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中央电视台里的大多数同事开始叫我“孙哥”。三四十岁的叫我“孙哥”,二三十岁的也叫我“孙哥”。 体育新闻部有个年轻人,他父亲年轻时候就和我是插队的战友,见了面我们哥儿们相称。后来他儿子进了央视体育频道新闻部,见了我,也学着别人叫我“孙哥”。我对他说:“你爸爸和我有交情,是哥儿们,你哪儿能管我叫哥?你得叫我孙叔叔才对呀。”他乐着跟我说:“别呀,孙哥,人家都这么叫。再说,这么叫不是显得您年轻么?” 其实我是跟他开玩笑,他们叫我“哥”,我心里挺高兴,一是虽然我50多岁了,说明我看上去是比实际年龄年轻;二是因为我的人缘好,和大伙儿都很亲近,人家才这么叫我。另外大家都知道,体育中心很多人名字都有两个字的简称,比如以前的中心主任马国力,平时大家就叫“马国”;中心副主任岑传理,大家就叫“岑传”;叫我就叫“孙正”;叫韩乔生就叫“韩乔”。但是在一次分派大赛任务的会议上,韩乔坐在他的座位上,咧开嘴巴大喊着说:“孙哥,你简直就是孙开闭啊。我们都是‘伪军’,就你是‘皇军’。从此我的另一个外号“孙开闭”很快就流传开了。 他们之所以叫我“孙开闭”,因为我进中央电视台近30年来,没有我没有参与解说过的体育大赛。在我的工作履历表上,写着六届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1988年汉城、1992年巴塞罗那、1996年亚特兰大、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五届世界杯足球赛、六届亚运会和全运会、以及不计其数的大小运动会的赛事。但凡是我参与解说的大赛,大部分是由我来解说开幕式或闭幕式。日子一长,解说开幕式和闭幕式越多,积累的经验也就越多,在工作中越显得自如和得心应手。这么一来,我似乎就成了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专业户”。很多运动会,中间的比赛我都未必解说,只是为了开幕式和闭幕式才奔波一次。最近这些年,不少人觉得由我来解说开幕式或闭幕式,已经是一种规格的体现。“孙开闭”这个外号,也就此越叫越响。 有的时候,其实某个开幕式不是我解说的,但大家还都以为是我解说的,听完了还跟我讨论。在很多人的心里,我来解说开幕式或闭幕式,几乎成了一种定式。 最有意思的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开幕式。当时宋世雄老师还没有退休,领导上希望一男一女一起解说奥运会,于是定下由宋老师和宁辛一起解说,这样搭配比较好,也相对轻松一些。因为奥运会的开幕式时间拉得比较长,光是运动员入场就要两个小时。宋老师和宁辛准备了很多资料,也说得很辛苦。最后终于说完了,由宁辛来说结束语。于是全国人民都听到宁辛说:“感谢您收看第26届奥运会的开幕式转播,是由宋世雄和孙正平为您解说的。” 因为那次开幕式没有我的任务,我并没有在IBC(国际广播中心)收看和听他们的解说。等我回了IBC,立刻有好几个同事上来拉着我说:“孙哥,宁辛怎么对你那么好啊,自己说了好几个小时,最后愣说是你解说的。”我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我想,这是宁辛第一次担任奥运会的开幕式解说工作,心里难免有点紧张。后来见到宁辛,她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跟我说:“孙哥,以后还是你来吧。你不来,人家都惦记着你呢。” 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随着体育频道的逐渐壮大,进入体育频道工作的年轻解说员越来越多,但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一直都是宋老师和我来解说。1999年宋老师退休之后,所有体育大赛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任务就全都落在了我的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