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角”来了年轻人 张夏美 |
退休后,去鲁迅公园的“戏曲角”听戏成了我的主要活动之一。本来就爱好戏曲,而且还可以聊天交友,于是乐此不疲。 这里的演唱者大多上了年纪。他们三五成群,或占一小凉亭,或傍一假山石。伴奏嘛,一把二胡,一块檀板者有之,跟着音响“卡拉OK”的有之,形式不拘,自娱自乐即可。 阵容最齐整的要数双休日湖心亭的场次了。亭子掩映在一片葱郁的绿色中,前面一泓碧波涟涟的池水,环境很美。演唱者则代表“戏曲角”的最高水平。虽说是业余,但他们个个十分认真,有些大姐还描眉点唇精心打扮一番才上场。这里的规律是周六开越剧、周日开沪剧。届时乐队一字摆开,吹拉弹拨,一应俱全。下午一点多钟准时开场。顿时丝弦悠扬、鼓瑟齐鸣、袅袅雅韵绕梁环柱。四周的石栏上早已坐满观众。碧波载着乐声和掌声,在欢乐在湖面上回荡。此时的湖心亭,是片“夕阳红”的天下,演员观众都是中老年人,虽也生旦齐全,流派纷呈,其乐融融,但毕竟少了点朝气。 那日又逢周六,我正朝湖心亭走去,远远听得一段“沙漠王子”唱段迎风飘来,不禁怦然心动。这声音绝不是平常听惯的大姐们的声腔,它是清澈的雏凤声,透着浓浓的青春气息。近前一看,果然是一年轻人手执话筒在演唱。小伙子眉清目秀,上身着豆绿色T恤,一条牛仔裤,一双白色运动鞋,落落大方,甜美软糯的嗓音与悱恻缠绵的尹派正合适。看他的神情、行腔,活脱脱一个“小赵志刚”啊。被这委婉隽永的尹派唱腔吸引而来的人越聚越多,一曲罢,掌声空前。 周日我又去公园。刚走到石座钟附近,又闻听得那似曾熟悉的尹派唱腔,赶紧循声过去。嗨!今天又换了个小伙子在唱,而且有一群小伙子在旁助阵,“小赵志刚”也在其中。看他忙前忙后的样子恐怕是位核心人物呢。年轻人一个接一个上场。他们中有老到些的,台风潇洒,声情并茂;有稚嫩些的,在同伴的鼓励下腼腆地上场,脸有点红,手脚不自然,其间还忘了唱词,纯真的样子更见可爱。其中一位小青年还反串一曲“黛玉葬花”,幽怨凄美的曲调被他演绎得如泣如诉……每一位唱完,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有赞扬,也有鼓励。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位皮肤黝黑,戴副眼镜学生模样的青年。同伴说他是东北人,这令大家更加刮目相看。没有对传统越剧的执著热爱,是达不到如此水平的,老观众们由衷地发出“啧啧、不容易啊”的赞叹声。时下年轻人大多崇尚流行音乐,追捧港台韩星成风,能出现这样一群热爱、传播古典戏曲的年轻人实属“戏曲角”的一件幸事。这一声“不容易”道出了老一辈戏迷心中多少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