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楼市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专题
 第B22版:视觉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公司资讯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地产对话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研究报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国内楼市
 第B33版:广告
 第B34版:专题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楼市资讯
 第B38版:楼市资讯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广告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戏曲角”来了年轻人

张夏美


  退休后,去鲁迅公园的“戏曲角”听戏成了我的主要活动之一。本来就爱好戏曲,而且还可以聊天交友,于是乐此不疲。

  这里的演唱者大多上了年纪。他们三五成群,或占一小凉亭,或傍一假山石。伴奏嘛,一把二胡,一块檀板者有之,跟着音响“卡拉OK”的有之,形式不拘,自娱自乐即可。

  阵容最齐整的要数双休日湖心亭的场次了。亭子掩映在一片葱郁的绿色中,前面一泓碧波涟涟的池水,环境很美。演唱者则代表“戏曲角”的最高水平。虽说是业余,但他们个个十分认真,有些大姐还描眉点唇精心打扮一番才上场。这里的规律是周六开越剧、周日开沪剧。届时乐队一字摆开,吹拉弹拨,一应俱全。下午一点多钟准时开场。顿时丝弦悠扬、鼓瑟齐鸣、袅袅雅韵绕梁环柱。四周的石栏上早已坐满观众。碧波载着乐声和掌声,在欢乐在湖面上回荡。此时的湖心亭,是片“夕阳红”的天下,演员观众都是中老年人,虽也生旦齐全,流派纷呈,其乐融融,但毕竟少了点朝气。

  那日又逢周六,我正朝湖心亭走去,远远听得一段“沙漠王子”唱段迎风飘来,不禁怦然心动。这声音绝不是平常听惯的大姐们的声腔,它是清澈的雏凤声,透着浓浓的青春气息。近前一看,果然是一年轻人手执话筒在演唱。小伙子眉清目秀,上身着豆绿色T恤,一条牛仔裤,一双白色运动鞋,落落大方,甜美软糯的嗓音与悱恻缠绵的尹派正合适。看他的神情、行腔,活脱脱一个“小赵志刚”啊。被这委婉隽永的尹派唱腔吸引而来的人越聚越多,一曲罢,掌声空前。

  周日我又去公园。刚走到石座钟附近,又闻听得那似曾熟悉的尹派唱腔,赶紧循声过去。嗨!今天又换了个小伙子在唱,而且有一群小伙子在旁助阵,“小赵志刚”也在其中。看他忙前忙后的样子恐怕是位核心人物呢。年轻人一个接一个上场。他们中有老到些的,台风潇洒,声情并茂;有稚嫩些的,在同伴的鼓励下腼腆地上场,脸有点红,手脚不自然,其间还忘了唱词,纯真的样子更见可爱。其中一位小青年还反串一曲“黛玉葬花”,幽怨凄美的曲调被他演绎得如泣如诉……每一位唱完,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有赞扬,也有鼓励。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位皮肤黝黑,戴副眼镜学生模样的青年。同伴说他是东北人,这令大家更加刮目相看。没有对传统越剧的执著热爱,是达不到如此水平的,老观众们由衷地发出“啧啧、不容易啊”的赞叹声。时下年轻人大多崇尚流行音乐,追捧港台韩星成风,能出现这样一群热爱、传播古典戏曲的年轻人实属“戏曲角”的一件幸事。这一声“不容易”道出了老一辈戏迷心中多少的感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