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楼市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专题
 第B22版:视觉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公司资讯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地产对话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研究报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国内楼市
 第B33版:广告
 第B34版:专题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楼市资讯
 第B38版:楼市资讯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广告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庸作品未收入语文教材”
专家呼吁:搞好文言文教学指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王蔚


  “无论是全国统编的还是各地自编的语文教材,均没有收入金庸的小说。”在昨天由市教委教研室、《新读写》杂志社和大同中学共同主办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展示研讨会”上,教育部国家中小学教材学科审查委员、特级教师金志浩明确告诉记者,相关传闻纯属误会。因为教材体现着国家的文化形象,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此次研讨会上,专家们纷纷呼吁,今后在高考和中考的语文试题中,应更加突出传统文化的比重。

  语文教学不能只重做题

  资深语文教育专家陆继椿对时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只重做习题,忽视人文精神教育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他在列举了目前市面上大量语文升学辅导书的内容后说,要把没有多少文化含量的试题尽快赶出语文教学领域。陆老师建议,今后在编制高考和中考语文试题时,应当在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阅读分析题型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分量,要让那些平时打下较扎实传统文化功底的学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而不是单纯靠做练习卷、买教辅书考出语文高分。

  作文应当体现文化内涵

  金志浩老师十分推崇2001年和2005年上海高考语文的作文题,前者要求考生谈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后者是写各种文化潮对自己成长的影响。金老师认为,这两道作文题应该成为今后命题的方向。作文题要有较深的文化内涵,考生的文章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含量,就不应该给高分。金老师举例说,2005年全市唯一的高考满分作文出自松江二中一学生之手,哲理性强、行文大气,事后了解到,这名考生在中学时代阅读了古今中外名著130多本,文化积累丰厚。

  在目前的升学考试体制下,如何充分发挥高考和中考的导向作用,让青少年传承好传统文化,是昨天与会专家的热议话题。

  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步根海提出,今后在编制中考和高考试题时,也应当更多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目前上海高考语文卷中,80分的阅读理解部分,涉及文言文的约占一半,中考语文卷的文言文题比重也有所增加,约占阅读题的四成以上。

  陆继椿说,放眼各国的母语考试题,几乎都对本国传统文化强调备至。据悉,本市教育部门正在拟定列出一定数量的传统名篇,作为今后高考和中考语文备考的必读、必背篇目。    本报记者 王蔚

  评论071115105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