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楼市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专题
 第B22版:视觉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公司资讯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地产对话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研究报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国内楼市
 第B33版:广告
 第B34版:专题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楼市资讯
 第B38版:楼市资讯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广告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月仅补贴六七百元
中国博士生待遇过低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指出,这是隐性的教育不公平
马亚宁


  本报讯(记者 马亚宁)“每月仅六七百元补贴,我国博士生生活过得不‘体面’。” 昨天,聚焦“自主创新与造就杰出科技人才”院士圆桌会议上,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直言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国内博士生待遇过低,造成了一种隐性的教育不公平”。

  读博,是许多杰出科技人才必经的学术“给养站”。在我国,国家名额内的博士生每月补贴600至700元,若跟随导师做科研项目,每月收入可增至1100-1200元。即使在博士生待遇最好的中科院各院所,一个博士生的“月工资”也不会超过2000元。而德国博士生的月补贴为1200欧元,法国博士生每月800欧元。

  杨玉良分析,博士生有双重身份,既是高等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又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他们年龄大多超过25岁,面临着结婚生子,经济上回报父母等诸多现实问题。许多家庭不富裕的优秀学生,靠如此微薄的月度补贴,很难安心读书,潜心科研。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中科院院士王志新指出,美国每年庞大的科研经费中,75%的投入花在了科技人才或科学家个人身上,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支出仅占25%。要提高我国博士生待遇,不妨请科研项目“埋单”——“在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中,明确单列一项:科技人才培养费用”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