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楼市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专题
 第B22版:视觉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公司资讯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地产对话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研究报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国内楼市
 第B33版:广告
 第B34版:专题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楼市资讯
 第B38版:楼市资讯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广告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东中学今天新开一门“约会教育”课
高中生上课讨论“如果·爱”

马丹


   今天是第61个“世界学生日”。由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和上海首条少女意外怀孕求助热线联合推出的“女孩教育大篷车”工程上午在市东中学启动。市东中学也在今天给学生新开一门“敏感”课程——“约会教育”。

  课堂里“谈情说爱”

  “什么是爱?”上午9时40分,这堂名为“如果·爱”的课一开始,市东中学心理老师邵亦婵就提出了一个难题。为了帮助学生判断,她指导同学做起游戏。“我要让他幸福”“他身上有吸引我的特质”……随着屏幕上出现的选项,学生用手指做出代表“爱情”的“心”型,或表示“喜欢”的“×”型。

  随着课堂内容深入到“如何对待正面临的棘手情感问题”的讨论,学生也从一开始羞答答不愿回答,转为热烈辩论。记者发现,这堂课的内容涉及了不少“敏感”话题,比如,对老师产生好感、是不是应该向有好感的异性表白等。

  上海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戴耀红说,青少年出现朦胧的感情是正常的现象,关键在如何正确引导。“在国外,‘约会教育’主要是传授给孩子一些技巧,比如如何避孕等,但根据中国青少年的情况,我们更多地侧重对孩子健全人格的教育,引导他们理性地对待和处理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教育更适合在中国普通中学生中推广。”

  部分家长不理解

  高二女生小许说,她从不敢和家长讨论关于爱情的话题。“他们管得很严。如果我说这些,他们肯定以为我有什么情况了。”记者在课堂内随机采访了10位学生,只有一位学生说父母会和自己讨论此类话题。

  虽然大受学生欢迎,“约会教育”课的推出却受到了部分家长的反对。邵老师说,有些家长认为在课堂里给孩子讲“爱情”,是不务正业。“不少家庭的教育中都缺失了这块,但实际上,教孩子正确地去爱是很重要的青春期家庭教育内容。”邵老师希望更多的家长参与到这项教育工作中来。

  本报记者 马丹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