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市民受益大学生“科学商店” 蔡立弘 董纯蕾 |
本报讯 (实习生 蔡立弘 记者 董纯蕾)用不着出社区,居民只要开张单子,列出所需的“科学商品”,就会有“店家”送“货”上门;担当“科技百事通”的大学生志愿者,既锻炼了“身手”又能获得学校的“创新学分”。国内首创的“科学商店”(即上海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社)即将迎来一周岁生日,“供销两旺”的局面,让从欧美引进这一模式的市科委和市教委对其成长前景充满信心。 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水产大学先后开办“科学商店”,两店下设绿色生活、数字产品、食品安全、理财咨询等17个服务部。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共接待咨询3000余人次,“量身定制”讲座50场,网站点击率达2.5万人次,直接和间接惠及10万余人。 上海水产大学“科学商店”开通24小时热线,集中收集、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针对其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师生还可申请立项研究。水族科学服务部的对口街道,养金鱼的居民占15%。由于水草价格较贵,更换频率又高,费钱又费时。服务部的大学生萌发了研制人工水草的想法,整株培育人工水草并在居民家中试栽。“科学商店”培育的水草外形美观、生长快速,且抗水质恶化的能力突出,大大节省了养鱼成本。 在华东师大开办的全国首家“科学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体现了同一个特点:学以致用。应吴泾镇居民需求,特殊教育学院师生们推出了“0-3岁儿童早期教养指导”讲座;接到石泉街道“虬江河生态环境调查”的“订单”,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们拎着水质测定仪和各种水样,在虬江河边和学校实验室两头忙。华东师大绿色生活服务部的沈世清觉得在“科学商店”收获良多:“科技知识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而我们在实践中,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科研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