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至新至精微 邵大箴 |
|
吕吉人青少年曾师从对传统国画有很深造诣的贺天健先生,后又在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接受全面的美术教育,应该说他兼有中西绘画的造型基础。当他1981年赴美国纽约接受西方现代绘画训练时,经过不长时间的徘徊期,便逐渐对当代艺术的走向有了自己的看法,并开始探索自己的道路。他坚定地选择继续在中国画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立志在用毛笔、宣纸作画,在传统工笔重彩的基础上,吸收西画的造型和色彩,走出一条新路来。他认为中西绘画虽属于不同体系,但在审美理念和表现技法上有不少相通之处,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来丰富自己的表现语言和拓展自身的表现力的。当然,把西画的一些观念和技巧融入中国画中,是为了增加中国画的“高度”(潘天寿语),而不是相反。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如贺天健先生在病重时嘱咐他的那样,要“心中有源”。源者,传统与生活是也。 就对传统的认识而言,吕吉人的视野是开阔的。他清楚地看到,在现代社会文化环境中,中国画的复兴和繁荣,除了水墨之外,工笔重彩也大有可为。线和色彩是绘画语言的基本要素,传统的工笔重彩区别于写意水墨的,一是精致实写的形,二是浓重的色彩。工笔重彩的创新离不开在形与色上做新的探索。他充分利用美国艺术环境的宽松,着力把自己经营的传统工笔重彩打进西方画坛。 吕吉人懂得,中国画不论是水墨还是工笔重彩都属于写意体系,都讲究意境创造。他面对客观物象描绘工整、精细,但不丢掉中国画的书写性,以此为手段来传达内心的感情。吕吉人用中国人的审美眼光,用特有的艺术手段画纽约的街景,画威尼斯的风光,他的作品征服了同行,征服了观众,在美国画坛立足了脚跟。但他最心仪神往的是哺育他的祖国大地,他熟悉的山山水水,有传统文化沉淀的建筑和民俗风情,还有正在发生巨大变革的城市和乡村。他描写中国城乡景色的作品,更受人们的赞赏。他把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题为《东西水乡抒情》。抒情,是吕吉人作品的鲜明特色。他笔下的苏州、湖南凤凰和上海城乡景色,带有他心中更为浓厚的情意,用细腻的、充满感情的笔触刻画一草一木;他大胆地用油画的色彩和光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审慎地将这些因素与有神韵的笔线交融,保持了画面的品位和格调。吕吉人至大、至新、至精微的创作,给传统工笔重彩画的革新带来了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