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股市分析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法治视窗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 · 博览
 第A27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8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0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 · 商界
 第A32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地产人物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楼市资讯
 第B27版:楼市资讯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治“地铁病”

谈璎


  申城的“地铁一族”大多有这样的感受:随着新线路不断开通,地铁反而越来越拥挤了。尤其在早晚高峰时段,车厢里的乘客密度简直和当年上海公交车每平方米挤12个人的“盛况”有得一拼,有几个站点非得借用外力才关得上车门。人多车挤,如果再遇到某些人“地铁病”不小心发作,一点鸡毛蒜皮也能引发一场争吵。

  有位细心的网友每天乘地铁上下班,他罗列出37种地铁乘客的不文明现象,提议大家努力改正。其中常见的有:后上先下、“勤奋”读报、隔包刷卡、百米冲刺、抢占地盘、边吃边聊、卿卿我我等。其实,“地铁病”品种丰富,还不止他点出的这些,穿溜冰鞋进站、明明没空间了还硬撑住车门往里钻,小广告突袭弄得纸片一地,这些顽疾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出现。

  现在,地铁已经成为很多市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由于它准时快捷,深受上班族的青睐。但是,随之而来的“地铁病”却一直难以根除。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应该是公共场所通行的规则。比如在公交车上,暂时不下车的应尽量避开交通要道站立,下车前应提早移至车门附近;再比如到商厦、大楼乘自动扶梯,靠右站立方便有急事者从左边快速通过,这些都是被大家默认了的规则。有了规矩,才成方圆。市民遵守规则,整个城市才井然有序,生活在其中的人会更感舒适和安心。

  当然,多增加地铁运力是缓解拥挤状况的重要“硬件”措施,但文明乘车的“软件”建设同样不可或缺。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