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来信来论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19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20版:求职·职场导航
 第B21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 招生·自荐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7版:求职· 留学新政
 第B2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0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31版:求职· 移民动态
 第B32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10版: 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渐行渐远的篾盒篮

邬久益


  徜徉在上海老城厢的篾竹巷和竹行码头街两条旧时小巷里,透过古巷斑驳的旧痕陈迹,依稀可窥昔日沿街两旁竹行篾铺鳞次栉比的繁盛景象。旧时艺匠劈竹剖丝声,商贩店主吆喝声,买家过客熙攘拥搡的嘈杂喧沸声,掺着竹巷尽头潮起潮落的黄浦江涛声,仿佛又在耳际回荡。

  160年前上海开埠,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外来人口,其中尤以隔杭州湾相望的甬绍人涌入为多。甬绍人喜用的竹篾编的各种日用盛器亦随之带入了上海滩。浙江多山,盛产毛竹,甬绍人以灵巧的双手将毛竹表层剖劈成细细的篾青丝或薄薄的篾条,串织编制成或圆、或扁、或方、或长、或肖形类物的储物器。这种盛器民间称作篾篮、篾罐、篾盒、篾篓等。因其外形美观,制作精巧,质地坚韧,轻便实用,深得沪上本地人青睐,故源源不断进入上海寻常百姓家,使清末民初众多甬绍篾匠纷纷登陆黄浦滩设铺开店。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约有半数以上的沪上人家或多或少拥有过此类家什。

  印象中的竹篾盛器,除家家主妇都曾在手臂挎过的那种制作粗放的买菜篮外,就数饭篮、考篮、干果罐篮与饼盒篮较多见。饭篮:旧时家中储米饭馒头之器,通常被编制成碗状,配有篾盖和竹提梁。饭篮既可置放于桌几,也可凌空悬挂于吊钩上,以防鼠噬。因它又事关生存,被象征为生计,旧时宁波方言常将失业或被雇主解聘形象地喻作“饭篮吊起”,即断了生计之意。考篮:文人又称其为篾笈、箧格等,是古代学子上学和赶考时携用。其形以长方体居多,分成重叠的数格,或篮内分叠数层拦隔成多格,于内分置纸砚笔墨、诗书册卷等文房用品及佐读之物。罐篮:又称“篾罐”。常见的为瓶罐状,无提梁,亦有编成各种动物瓜果状的,但属稀见。它在罐盖与腹腔内壁均粘贴有一层麻布,上髹数层白漆或清漆与外隔绝,盛物时可起密封防蠹防潮作用。饼盒篮:亦称“下饭篮”,用以盛食品、菜肴、点心等。通常为上下两格,也有重层多格。外形呈筒圆、方柱、六棱柱等形状。其扁平的竹片提梁上端常镶铆着雕纹刻花的各色黄铜环襻,两侧常见刻有花纹和物主的姓名或字号、店名及置办年份(图为民国丁丑年[1937年]夏然者置办的双层饼盒篮)。篮体用篾条编得密实无缝,有的还编织出各种纹饰和几何图案。篮体都漆成朱红或金黄色,做工十分考究。盒篮内可依层摆放盛有菜肴点心的盆盘碗碟。直至解放初期,上海的许多饭庄、酒楼、食府还常用它为客户送菜上门。

  随着近3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竹篾盛器在沪上人家不断的乔迁之喜中,被当作剩渣烂物纷纷抛弃。如今做工精美品相完好的清末民国与解放初期的旧竹篾盛器已不多见。它已成了民俗博物馆与民间收藏馆中的展品,海上茶餐馆内营造旧时氛围的陈设物;成了古玩店铺与藏品市场上被中外收藏家们逐觅追猎的对象;成了老上海人怀旧忆昔时,胸中那道难以弃舍的风景线。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